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电针促进胰腺炎大鼠胃肠动力以减轻急性肺损伤的机理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tseys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肠道功能障碍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常见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研究已证实针刺能通过改善AP患者的结肠转运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调节多种胃肠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减轻AP的炎症反应。但针刺在调控AP胃肠动力障碍-减轻ALI方面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基于中医“肺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针刺通过改善胃肠动力减轻肺损伤机理,是本实验研究目的。目的:探讨针刺改善大鼠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以改善AP早期ALI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8只)。电针组及造模组以20%L-精氨酸100mg/100g体重间隔1h三次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制作AP大鼠模型。于造模后12h,给予电针组大鼠“足三里”及“天枢”穴进行电针治疗,一天2次,30mmin/次,连续3天;另两组予以除针刺外的同等时间捆绑;造模后72h后采集标本:留取血液2m1,离心取血清备用;观察各组的小肠推进率;取胰腺、肺及肠组织做病理切片,各组病理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离心出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肺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xidase, MPO)含量。结果:针刺治疗后电针组胰腺、肺及小肠的病理评分、肺组织MPO、血清VIP含量均较造模组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小肠推进比、血清CCK含量高于造模组(P<0.05)。电针组血清中CCK含量较正常组相比较低,但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余指标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肠蠕动,改善L-精氨酸诱导AP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减轻AP相关ALI。
其他文献
猪丹毒丝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主要对猪有致病作用,引起的疾病称为猪丹毒。本实验以猪丹毒丝菌为研究对象,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其抗原表位和表面分子结合肽(SMBP)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特质.与创造有直接关系.强调“从同一起源生发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提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三
目的 :探讨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为初产妇接生对降低其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12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