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秭归县王家桥流域6个植物篱小区、5个不同耕作方式(梯田、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柑橘、农作物)的小区及4个种植植物篱的不同坡度小区的野外径流观测,室内土壤性质的分析及作物产量的测定,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对坡地紫色土的保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表明,植物篱对径流有阻滞作用,对泥沙具有拦截作用,单纯植物篱处理的1-2小区的侵蚀量、径流量相当于对照小区的20.24%、43.8%,同时也促使表土养分与径流的溶解作用加强:此外施肥,覆盖也会影响养分的淋溶。 在侵蚀作用及侵蚀控制措施下,植物篱小区的坡面发生了改变,坡面局部出现下降或上升。同时对颗粒分析表明,侵蚀导致>0.2mm的颗粒相对富集,而植物篱有效地控制<0.02mm的颗粒的流失;坡耕地较梯田在侵蚀时对>0.2mm粒级具有更强的控制效果。 在降雨情况下,由于植物篱各篱带区间径流携带细颗粒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在三带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中带区间养分含量较低,上下两带区间相对较高。 通过对侵蚀条件下土壤养分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种植植物篱并结合一定的施肥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是一种较好的保育土壤的措施;同时梯田较坡耕地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侵蚀,培肥土壤,其中梯田柑橘处理效果最佳。 种植植物篱配合施肥和覆盖能有效保育土壤,相对于对照小区其小麦产量提高了345%;同时通过对紫色土地区不同管理方式的投产比分析,梯田柑橘的产投比最高为6.24,其次顺坡柑橘产投比为4.63,可得知梯田种植柑橘不仅能保育坡地紫色土,而且能较好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