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叶绿素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O2化学固定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合成了9种类叶绿素催化剂镁卟啉,研究了镁卟啉合成的方法和机理,并对其催化活化CO2合成环碳酸酯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间位烷基/芳基取代镁卟啉的结构;改进了金属盐与卟啉配体在极性溶剂中合成镁卟啉的方法,研究了KOH催化合成镁卟啉的机理;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镁卟啉仿生催化CO2与环氧化物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提出镁卟啉活化CO2,并与环氧化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的可能路径。  在类叶绿素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到镁卟啉在结构上与叶绿素有相同的18个π电子的卟吩环和中心金属--镁,为提高镁卟啉的稳定性,通过在卟吩环的间位引入取代基,设计了间位芳基/烷基取代的类叶绿素化合物镁卟啉的结构。根据叶绿素的结构特征,将镁卟啉分为间位芳基取代和烷基取代两类镁卟啉。  首先,合成了上述两类卟啉配体,间位芳基取代的卟啉配体(T(p-R)PP),分离收率为30%-50%,间位烷基取代的卟啉配体(TAP),分离收率为1.0%-7.8%。通过比较两类卟啉配体的收率,发现合成TAP的难度比合成T(p-R)PP大得多。其次,发现了一种高效合成镁卟啉和钙卟啉的方法,即引入KOH为催化剂的液相法,并利用该方法催化合成了9种镁卟啉和5种钙卟啉,其分离收率73%-83%,并将间位芳基取代镁卟啉(MgT(p-R)PP)的合成时间从传统方法的10h缩短为0.5h。再次,研究了KOH在镁卟啉/钙卟啉合成中的催化作用:即以四苯基镁卟啉(MgTPP)的合成为模型反应,研究了KOH在镁卟啉合成中的特殊催化作用,并提出了KOH催化镁卟啉合成的可能路径。  考察了合成所得类叶绿素催化剂镁卟啉的催化性能,选择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合成氯丙烯碳酸酯(CC)为模型反应,在环氧氯丙烷为50mmol,催化剂为5×10-3mmol,三乙胺(TEA)为6.25×10-3mmol,CO2分压为1.5MPa的条件下,于140℃下反应8h,采用催化剂MgT(p-R)PP所得CC的收率为84.8%-96.3%;而采用催化剂MgTAP所得CC的收率为43.4%-55.5%,均比没有催化剂的空白实验中CC的收率7.3%高出很多。这说明类叶绿素镁卟啉对上述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其中,以MgT(p-NO2)PP作为催化剂时,CC的收率可达96%。  进一步研究了镁卟啉仿生催化活化CO2的机制和MgTPP催化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合成CC的规律和机理。获到了每个反应体系中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的优化反应条件和收率,当压力范围在1-16MPa时,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环氧氯丙烷(0.2mol),MgTPP(1.0×10-5mol),助催化剂TEA(5.0×10-6mol),CO2(7.5MPa),140℃,1h,CC的选择性99%,收率80%;而当压力范围在0.1-2.5MPa时,其优化条件为:环氧氯丙烷(50mmol),MgTPP(5.0×10-3mmol),助催化剂TEA(6.25×10-6mol),CO2(1.5MPa),140℃,8h,CC的选择性99%,收率92%。研究了催化剂MgTPP对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均辅助证明了MgTPP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活化CO2,从功能上模拟叶绿素活化和固定CO2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镁卟啉催化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合成CC的可能机理。另外,在CO2(7.5MPa),140℃,1h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MgTPP高效催化CO2和系列环氧化物的规律,发现MgTPP催化CO2和环氧丙醇的偶联反应时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其活性转化频率(TOF)最高可达18989h-1;在优化的反应条件(环氧化物:0.2mol,TEA:5×10-6mol,MgTPP:1×10-5mol,P:7.5MPa,T:140℃,t:1h)下,主产物环状碳酸酯的选择性均超过97%,收率则在74%-94%之间。  通过设计、合成系列镁卟啉作为叶绿素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其高效催化CO2和系列环氧化物的偶联反应,证明镁卟啉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模拟叶绿素活化和固定CO2的功能,丰富和发展了金属卟啉仿生催化理论,对开发结构和性能更好的类叶绿素催化剂,更高效地实现CO2的化学固定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异麦芽酮糖(α-D-吡喃葡萄糖基-1,6-D-呋喃果糖)是蔗糖的同分异构体,少量存在与蜂蜜和甘蔗中.作为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和其加氢产物(异麦芽酮糖醇)已备受人们关注.目前生产
学位
  拟微绿球藻属于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是近似球形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油脂含量,生长速度快,适合做水生动物的饵料,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会议
  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人口继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后的第三大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传统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
会议
自养光合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的先驱,提供了地球上约50%的氧气,其代谢能力是巨大的可开发资源.研究开发这类光核系统,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建造光驱动的"细胞工厂"用于化合物
3-脱氧葡糖醛酮(3-Deoxyglucosone,3-DG)是美拉德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对生物体具有毒性作用.该研究是从微生物中寻找具有代谢3-脱氧葡糖醛酮的活性物质肉而掏美拉德反应.
微丝蛋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丝状网络结构,始终处于解聚聚合的动态变化中。植物中的微丝动态变化参与多种细胞过程的调控,如细胞分裂,细胞形态建成,细胞运动,细胞极
近年来对多环烷烃进行择性开环成为提高柴油十六烷值的研究热点。催化剂的活性及产物选择性依赖于活性金属的粒径和形貌。为了提高双环烷烃的开环选择性,本文系统研究了形貌可控Pt纳米晶的3种不同制备方法,并考察Pt纳米晶形貌和尺寸对十氢萘加氢开环反应的影响规律。首先探索了乙二醇还原法、硼氢化钠还原法和CO辅助还原法对制备单分散Pt纳米晶的影响。乙二醇还原法可以通过改变前驱体中Pt(IV)和Pt(II)的比例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滥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株、泛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噬菌体(bacteriophage
  In this study,p-SCN-Bn-DTPA was chosen as a bifunctional chelator to facilitate the synthesis of antigens for Cd,and the complete antigen Cd-DTPA-BSA/OVA wa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