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合成了9种类叶绿素催化剂镁卟啉,研究了镁卟啉合成的方法和机理,并对其催化活化CO2合成环碳酸酯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间位烷基/芳基取代镁卟啉的结构;改进了金属盐与卟啉配体在极性溶剂中合成镁卟啉的方法,研究了KOH催化合成镁卟啉的机理;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镁卟啉仿生催化CO2与环氧化物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提出镁卟啉活化CO2,并与环氧化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的可能路径。 在类叶绿素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到镁卟啉在结构上与叶绿素有相同的18个π电子的卟吩环和中心金属--镁,为提高镁卟啉的稳定性,通过在卟吩环的间位引入取代基,设计了间位芳基/烷基取代的类叶绿素化合物镁卟啉的结构。根据叶绿素的结构特征,将镁卟啉分为间位芳基取代和烷基取代两类镁卟啉。 首先,合成了上述两类卟啉配体,间位芳基取代的卟啉配体(T(p-R)PP),分离收率为30%-50%,间位烷基取代的卟啉配体(TAP),分离收率为1.0%-7.8%。通过比较两类卟啉配体的收率,发现合成TAP的难度比合成T(p-R)PP大得多。其次,发现了一种高效合成镁卟啉和钙卟啉的方法,即引入KOH为催化剂的液相法,并利用该方法催化合成了9种镁卟啉和5种钙卟啉,其分离收率73%-83%,并将间位芳基取代镁卟啉(MgT(p-R)PP)的合成时间从传统方法的10h缩短为0.5h。再次,研究了KOH在镁卟啉/钙卟啉合成中的催化作用:即以四苯基镁卟啉(MgTPP)的合成为模型反应,研究了KOH在镁卟啉合成中的特殊催化作用,并提出了KOH催化镁卟啉合成的可能路径。 考察了合成所得类叶绿素催化剂镁卟啉的催化性能,选择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合成氯丙烯碳酸酯(CC)为模型反应,在环氧氯丙烷为50mmol,催化剂为5×10-3mmol,三乙胺(TEA)为6.25×10-3mmol,CO2分压为1.5MPa的条件下,于140℃下反应8h,采用催化剂MgT(p-R)PP所得CC的收率为84.8%-96.3%;而采用催化剂MgTAP所得CC的收率为43.4%-55.5%,均比没有催化剂的空白实验中CC的收率7.3%高出很多。这说明类叶绿素镁卟啉对上述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其中,以MgT(p-NO2)PP作为催化剂时,CC的收率可达96%。 进一步研究了镁卟啉仿生催化活化CO2的机制和MgTPP催化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合成CC的规律和机理。获到了每个反应体系中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的优化反应条件和收率,当压力范围在1-16MPa时,该反应的优化条件为:环氧氯丙烷(0.2mol),MgTPP(1.0×10-5mol),助催化剂TEA(5.0×10-6mol),CO2(7.5MPa),140℃,1h,CC的选择性99%,收率80%;而当压力范围在0.1-2.5MPa时,其优化条件为:环氧氯丙烷(50mmol),MgTPP(5.0×10-3mmol),助催化剂TEA(6.25×10-6mol),CO2(1.5MPa),140℃,8h,CC的选择性99%,收率92%。研究了催化剂MgTPP对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均辅助证明了MgTPP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活化CO2,从功能上模拟叶绿素活化和固定CO2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镁卟啉催化CO2和环氧氯丙烷偶联反应合成CC的可能机理。另外,在CO2(7.5MPa),140℃,1h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MgTPP高效催化CO2和系列环氧化物的规律,发现MgTPP催化CO2和环氧丙醇的偶联反应时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其活性转化频率(TOF)最高可达18989h-1;在优化的反应条件(环氧化物:0.2mol,TEA:5×10-6mol,MgTPP:1×10-5mol,P:7.5MPa,T:140℃,t:1h)下,主产物环状碳酸酯的选择性均超过97%,收率则在74%-94%之间。 通过设计、合成系列镁卟啉作为叶绿素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其高效催化CO2和系列环氧化物的偶联反应,证明镁卟啉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模拟叶绿素活化和固定CO2的功能,丰富和发展了金属卟啉仿生催化理论,对开发结构和性能更好的类叶绿素催化剂,更高效地实现CO2的化学固定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