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围填海演进过程及其对自然岸线资源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带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财富的高度聚集区,其人口密集、产业布局集中、人地矛盾尖锐,围填海开发活动强烈,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合理的、高强度的围填海开发利用活动导致自然岸线资源锐减,局部岸段生态功能破坏严重,岸线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严重制约海岸线资源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强自然岸线保护与海岸线开发利用管控已刻不容缓。本研究以山东省大陆海岸带为例,采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基于1974-2017年间多时间序列的围填海演进、岸线演变数据,揭示长期、高强度围填海开发利用活动对自然岸线资源的影响,探讨面向自然岸线保护的围填海分级管控方法和措施,为地方海岸带围填海管控和自然岸线保护措施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时段内,山东省围填海规模不断增加,围填海开发利用结构逐渐多元化和综合化。累计围填海开发利用面积4643.51km~2,年均增长107.99km~2。围填海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之前以发展围海养殖、盐业等围海利用为主,围海总面积年均增长94.12km~2,多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沿岸以及半岛东部靖海湾、胶州湾等海湾地区;2000年之后,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口和临海工业建设等填海类型的开发活动逐渐活跃,围海向填海方式的转换趋于频繁,研究期内共有704.18km~2的围海被填海造地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2)自然岸线变化与围填海规模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围填海活动是造成自然岸线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长期、高强度的围填海活动影响下,全省大陆海岸自然岸线比例由期初的68.23%减少到期末的36.01%;岸线破碎化程度加深,自然岸线类型组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空间分布上,黄河三角洲岸段粉沙淤泥质岸线仍占主导地位,其他四个岸段自然岸线资源约束趋紧,自然岸线比例已不足35%。(3)在围填海开发的影响下,被占用的自然岸线长度和滩涂规模变化显著。研究期内,围填海累计占用自然岸线1063.56km,年均占用水平在2000-2007年达到峰值,为56.53km/a,主要表现为围海养殖和盐业对淤泥质岸线的占用。滩涂资源共损失1702.90km~2,年均减少39.60km~2。空间分布上来看,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和半岛东部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岸线和宽广的滩涂资源受到的损失最大,半岛东部基岩港湾岸线、砂质岸线则因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而被不等规模地开发利用。(4)以保护自然岸线,控制围填海速度和规模为目标,建立面向自然岸线保护的围填海分级管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生态红线保护政策,将全省156个岸段划分调整为6个限制等级,并提出差异性的围填海管控要求。
其他文献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成功的奢侈品品牌塑造过程的梳理解析,对奢侈品牌故事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多案例研究法,从表达和内容上对奢侈品品牌叙事进
随着人口快速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快速、准确和客观地获取城市变化信息对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发展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规划,避免不符合规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目前必须要做且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的背景之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一个突破口,也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经济发达镇
从示错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效果来看,它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而对于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比如,数学学
采用转移因子肌注治疗青少年银屑病16例,总显效率87.3%。
从"气"防治癌症:(1)从情志调气防治癌症。(2)从补肾强气防治癌症。(3)从四时养气防治癌症。(4)从气功练气防治癌症。(5)从运动保气防治癌症。(6)从针灸通气防治癌症。(7)从补
会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寻求更好的生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市转移,但由于政策和各方面原因,农民工子女并不能跟随父母一块进城生活和学
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地位不容置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之一,积极运用示错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辩证逻辑思维
大量新兴市场国家由于转轨经济中固有的特征,可能导致其公司治理有着完全不同的状况和制度诱因。因此,作为对不完善的正式制度的补充,近年来对公司治理非正式制度的研究如火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绿茶降压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测定其中绿原酸的溶出度,为山绿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HPLC: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