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区域间发展要素关联互动、相互促进以及区域发展利益同向增长和区域差距逐渐缩小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实现经快速增长的同时,东西区域间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1978年东部地区平均GDP是西部地区的2.56倍,1988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92倍,1998年为3.47倍,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3.73倍,2016年这一差距因“西部大开发”效果的显现下降为3.12倍,但仍然远未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预期目标。从空间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是因为没有形成像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那样具有集聚优势的经济中心。那么,怎样才能使西部地区尽快形成这种具有集聚优势的经济中心,从而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本文从空间优化的角度研究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认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像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那样具有集聚优势经济中心,而这种集聚优势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区域内交易效率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D-S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将运输效率引入冰山成本,推导运输效率与经济空间集聚的关系,发现运输效率通过商品价格差影响经济空间集聚,运输效率高的区域交易成本低,经济更容易集聚,经济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分布必然产生区域差异。其次,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对2016年我国东部12个省(市、区)和西部10个省(市、区)的综合运输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运输效率的区域差异很大,东部地区运输系统的综合技术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均制约着西部地区运输效率的提升,相比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的制约更为严重;环境因素确实影响我国运输系统的综合技术效率,其中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大多数省(市、区)的运输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再运用经济空间集聚度实证观测我国东西部经济空间集聚情况,发现运输效率高的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也高。最后,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设置交通运输规模,提高运输业经营管理水平等逆转西部地区发展要素流失,促进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