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笔者分别采用中西药及中药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孕周12周之前)进行治疗时,通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胚胎成形率、血清E2、P、β-HCG值等指标,观察中药煎剂对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同时分析其作用机制。使用中药治疗人工造模的肾虚流产型大鼠,监测其一般情况,流产率及T辅助细胞,剖析中药保胎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中,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符合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证型为肾虚型,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0例,口服地屈孕酮(达芙通),肌注黄体酮针剂。中西药组,30例,在使用西药治疗方案的同时增加益肾安胎中药煎剂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值,及盆腔B超。实验研究中,使用SPF级SD大鼠,数量为24只,使用羟基脲片+米非司酮制作肾虚流产模型鼠,造模后随机分为为3组,A组使用益肾安胎中药煎剂灌胃,称为中药组;B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称为肾虚流产组。C组使用黄体酮注射液肌注,称为西药组。监测血清T辅助细胞(Th),本实验选择监测其中的Th1 (IFN-γ、IL-2)及Th2 (IL-4、IL-10)两种因子,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中药煎剂的保胎机制。结果:临床研究中,在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能得到有效改善;妊娠第50天,中西药治疗组患者血清E2、P、P-HCG值与西药治疗组有明显差别(P<0.05),在疗效上,西药组不及中西药治疗组;妊娠第70天时,两组患者血清仅有E2、P值有明显差异(P<0.05),中西药较西药组疗效更佳;中西药治疗组患者的胎儿成形率更高。实验研究中,在D0天时,三组间的,具有可比性。D9天时,A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C组IL-2、IFN-γ、IL-4、IL-10与B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推断肾安胎方对对肾虚流产大鼠血清中IL-2/IL-4具有调整作用,其作用与黄体酮相当。结论:中药益肾安胎方结合西药补充孕激素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补充孕激素,中西结合治疗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增长更快,疗效更明显,最终成形胎儿率也更高一些。中药益肾安胎方在免疫方面,可以降低Th1水平、提高Th2水平,调节Th1和Th2的平衡,并且与黄体酮注射液疗效相当,可能这就是中药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