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东部滨海砂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效应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和人为作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海岸侵蚀和退化是当今全球海岸带普遍存在的灾害现象。我国的海岸线状况也不容乐观,其中采矿选矿等人为进行的生产活动对滨海岸的生态平衡造成干扰,使得气候变化、海岸侵蚀、环境质量下降以及滨海湿地退化;严重地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经济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大面积的采矿废弃地亟待进行恢复重建。本项研究对海南岛东北部文昌市境内的国营岛东林场的宝邑作业区内靠海地段的采矿废弃地的滨海裸砂地上设置的两个比较林地进行比较。海南岛东部海岸钛锆砂矿废弃地采用种植木麻黄进行植被恢复,本文通过对有残余有西瓜藤蔓和稀土肥料处理根部后种植的木麻黄林地(处理林地)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措施的木麻黄林地(对照林地),在经过三年的生长后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两个林地中木麻黄林木的树高、基径、胸径等生长指标;(2)两个林地中光强、水分、盐度等生长指标两个林地中的土壤和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素的含量;(3)两个林地中的土壤和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素的分布格局;(4)两个林地中的土壤和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素随季节的变化动态;(5)两个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等。结果显示:(1)处理林地木麻黄林木的树高、基径、胸径均显著大于对照林地;(2)处理林地植物-土壤系统中各分室的养分元素N、P、K浓度均大于对照林地对应值;(3)两个林地植物-土壤系统中各分室的养分元素N、P、K的分布格局均为:叶>粗枝>根>土,(4)两个林地植物-土壤系统各分室的养分元素有着相似的季节动态变化。(5)处理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要高于对照林地的相应值。因此:处理林地的植被恢复方式与对照林地植被恢复方式相比,前者更有利于滨海岸锆钛砂矿废弃地植被的恢复。综上所述:对于这种滨海砂矿开采废弃地来说,通过人为的调控措施,可以获得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
其他文献
去除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性标记可以减轻标记基因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能降低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的担忧。为了获得无选择性标记的转基因大豆,我们对一种可化学诱导的Cre/loxP位点特异性DNA重组体系pX6-GFP载体进行改造,将其G10-90启动子替换成为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952,构建出新的p952-GFP载体。将p952-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大豆子叶节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在5μM/Lβ-雌二
本研究对甘蔗花叶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并收集不同组合的甘蔗杂交种子,研究甘蔗种子对病毒病的传播性,为甘蔗资源的培育提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工程纳米材料,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聚乙二醇修饰的氧化石墨烯(GO-PEG)能够显著增加稳定性、提高了生物相容性。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一种经典的模式生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纳米毒理学的研究。鉴于表皮生物屏障抵抗纳米材料毒效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表皮屏障
学位
可移动元素是基因组中Junk DNA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种重复序列对生命多样性的推动作用和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本文对L1编码蛋白k-字频数的分布
本文研究了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生产力和周转率,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演替阶段细根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细根养分库特征及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特有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维持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生产力等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引起的死亡人数仅位列心脑血管病与癌症之后,己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纷纷对其发病机制、药物防治投入巨资进行研究。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