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行车交通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的构建研究——以武汉市武昌特色片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缓解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引发的众多城市问题,自行车交通系统和绿道网络的倡导与构建俨然已为国内外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系统整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将两者系统整合考虑的规划思路,即基于自行车交通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网络构建的模式,以实现城市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本文所指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网络是城市中一个由多类型的绿道和开敞空间随机组合成的绿道网络,它包含不同类型的城市斑块(自然性质和人工性质的斑块)和廊道(线性绿地、沿河空间、自行车绿道)。  首先,本文以武汉市武昌特色城区为研究范围,对范围内的既有规划和点线面资源进行陈述和总结。通过对国内外绿道和非机动车交通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可用于构建这类基于自行车交通的综合型绿道网络的启示。而后,对这种构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武昌特色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构建方法及实施策略的探索,提出以自行车绿道为主要廊道形式,将城市公园绿地、生态风景区、历史街区、社区、校园、产业园区、商业中心城市的各类斑块空间有机得地联系起来,最终形成安全、健康、舒适、休闲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网络的构建方法。基于武汉既有规划中的自行车交通、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资源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而后,笔者进行了两种绿道的叠加规划模型的探索,一种是分别基于点、线、面的资源进行优选叠加的规划模式,另一种是对文化历史型、游憩娱乐型、交通通达型三种类型的自行车绿道网络分别选线规划,而后叠加整合。然后进行城市综合型绿道的总体与分区构建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城市综合型绿道网络的实施策略。  最后,笔者提出的了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运用GIS系统进行动态规划的展望,实现数字化科学化的绿道线路规划。笔者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对已经开展的武汉绿道运动提供少许有效的资料和规划优化借鉴。城市综合型绿色交通网络的实施将使得人们在不久的未来能骑着自行车漫游城市的大小公园、历史人文景点及自然风景区。而连接居民生活的人口密集区,公共交通枢纽站、学校、产业园区的城市综合型绿道也将为提供居民舒适高效的骑车通勤及换乘体验。
其他文献
郧县移民村的营建作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建设的一部分,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村落营建日新月异,速度一个快过一个,各种营建技术也大显神通。然而在这种光鲜的速度下,由于
随着2016年,2.5天休假制度被逐渐推行,以短期度假、短距离度假的微度假旅游模式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乡村距城市较近、清新的空气、缓慢的生活节奏是不少城市人向往的绝佳
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教从印度通过不同线路传入我国,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产生
学位
学位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综合性区域环境,不仅具有物质功能,同时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功能上。它能够将纪念性情感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回忆和了解历史,它与其它景观相比,有着更丰富
传统村落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断消亡的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组织的重视,特别是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机制,是传统村落保护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中国传统村落千姿
中等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中等城市和周围农村的双重影响,其城镇特点和发展动力机制具有不同于一般城镇的特殊性。目前这类小城镇规划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
儿童天生就爱好玩耍,他们在进行玩耍的同时,对自身智力、体力的发展都有所提升。儿童在户外进行活动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城市中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通常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资源环境利用规模和强度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空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以及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