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致肝脓肿外周血白细胞IL-22及其受体变化,为解释其发病机制和对临床的治疗给予新的途径。
方法:
1、将C57BL/6J雄性小鼠30只,体重25-30g,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浓度分别为102cfu/ml、103cfu/ml、104cfu/ml、105cfu/ml、106cfu/ml、107cfu/ml的细菌悬液(0.2ml/只),观察小鼠的死亡时间,以确定细菌悬液的最小致死量。
2、利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切片观察。
3、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IL-22的水平。
4、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白细胞上IL-22受体的表达水平。
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C57BL/6J雄性小鼠感染后形成肝脓肿的细菌悬液最小致死剂量为104cfu/ml。
2、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到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肝脏肝细胞坏死,有炎症细胞浸润。
3、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血浆中IL-22含量较对照组小鼠血浆中IL-22含量明显升高(P<0.05)。
4、T淋巴细胞表面和B淋巴细胞表面IL-22R表达增加。
结论:
肺炎克雷杆伯菌感染小鼠体内血浆IL-22水平与感染有关,白细胞表面IL-22R表达也增加,IL22可能参与了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至肝脓肿的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