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逐渐向亚洲转移,而中国作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之一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逐渐上升。中国主动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推动与东盟等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亚洲区域内的货币金融合作。人民币在亚洲跨境贸易结算、境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发展迅速,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与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正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人民币甚至可以代替本币在境内流通。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替代现象,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人民币被外币替代的程度并不高并逐渐呈走弱趋势,而与此同时,人民币替代其他国家货币替代的趋势却逐渐增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开放背景下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替代,这种替代不仅表现在发生在中国国内的人民币替代美元等外币,即“去外币化”,也表现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发生在中国境外的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替代现象。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境外流通的人民币余额较难准确测度,因此文章从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人民币对外币的替代入手,在David T. King (1978)的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对人民币货币替代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经济因素,得出在长期内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美利率差对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分别从铸币税、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收支等角度,对人民币货币替代对中国经济的正反效应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政策建议,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人民币货币替代为中国带来的收益,也要积极防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