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世界各国的企业都纷纷转向中国投资。中国政府对外国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些对外国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吸引外资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税制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在税收监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内资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注册变成外资企业,中国外汇管理部门近两年检查发现,境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企业身份再投资国内的现象不少,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尤为严重。这些“假外资”企业的偷逃税行为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严重,也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假外资”企业偷逃税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现状做出一个大体勾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的路径。本文共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防范偷逃税的理论分析。该部分是下文分析的起点。针对本文将要研究的对象,本章阐述了相关的理论背景作为铺垫,以使读者在读后文前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理论有一个初步了解。本章分为两节阐述,首先对偷税、逃税和“假外资”界定和分析。偷税是纳税人使用非法手段减轻自己的纳税义务,从而减少国家税收收入的行为。逃税是指纳税人在应税经济行为和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利用非法的经济手段单方面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行为,是一种非法的行为,逃税基本上是作为偷逃税的同义语来使用的。而“假外资”也就是虚假外商投资,在法律上、学术界都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假外资”更多的是对一种经济行为的概括。其次深入分析了防范偷逃税的模型,用A-S模型分析偷逃税的影响因素。然而这个模型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够实施有效的税收监管,即税收监管的对象如何确定税收监管力度如何安排、政府应如何对违规的纳税人进行惩罚以及有效的税收监管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对此,我们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这些问题,从而为提高税收监管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的实证分析。从20世纪80中期年代以来,中国“假外资”偷逃税就比较严重。本章通过对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的现状、特点和对社会的危害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首先对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说明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的现状和特点。中国外汇管理部门近两年检查发现,境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企业身份再投资国内的现象不少,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尤为严重。按照目前学者研究中比较一致的估算,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假外资”。这些“假外资”偷逃税的活动涉及地域范围广、偷逃税手段多样化和偷税数额越来越大。接下来,论文对“假外资”偷逃税的因素分析,政府政绩挂钩的影响、尚欠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待提高的税收征管水平等等都是影响“假外资”偷逃税的因素。最后关注“假外资”偷逃税的社会危害。“假外资”会造成税收的严重流失,对财政、劳动就业、社会收入分配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章:治理“假外资”偷逃税的路径。目前中国“假外资”偷逃税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有效的治理“假外资”偷逃税现象,减少国家税收流失,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本章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在前面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假外资”偷逃税的路径,本章既是对前两个部分的分析总结,也是对论文提出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最终达到提出对策建议的目的,从而与前文一起构成较为完整的的研究体系。这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治理“假外资”偷逃税的原则,我们在治理“假外资”偷逃税时应遵守法治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在治理“假外资”偷逃税的途径上的分析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角、税务机关的角度和部门联合角度进行分析。政府应从税收立法的角度,完善税制,从法律方面规范纳税人行为。税务机关则要对“假外资”偷逃税行为进行有效监管,首先区分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其次区分纳税人真正能够感知的违规处罚;然后才是选择最优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加强信息的共享和联合执法,有效的遏制“假外资”的偷逃税行为。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角度具有新颖性。当前对企业偷逃税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将中国“假外资”企业的偷逃税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章比较少,本文是从“假外资”这个角度研究税收流失现象,本着对此角度的爱好与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研究思路有一定的新意。将有效监管偷逃税的模型分析与治理“假外资”偷逃税的对策建议结合,比较系统地分析“假外资”偷逃税行为,与以往的偷逃税研究有所区别。研究注重实用性。研究方法上将理论分析和实务分析相结合,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收集了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数据,使得对策建议的实际操作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