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第二部分为研究报告部分。其中,研究报告由三个实验体系组成。   综述部分简要回顾了电致化学发光(elce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分析法的发展历史;简介了ECL反应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反应体系及其在ECL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Ru(bpy)32+的固定化技术以及Ru(bpy)32+-ECL联用技术;最后简要阐述了Ru(bpy)32+ECL研究的发展趋势。   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   1.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用静电纺丝的方法修饰聚(丙烯晴-嵌段-丙烯酸)纳米纤维毡(PAN-co-PANnf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多孔静电毡由均匀的直径约160纳米纤维网构成。我们首次运用静电作用将阳离子发光探针三(2,2-联吡啶)钌(Ⅱ)配合物与带阴电荷的PAN-co-PANnfm相结合。与Ru(bpy)32+常规的PAN-co-PAN固定涂层相比,Ru(bpy)32+/PAN-co-PAAnfm显著地提高了电化学和ECL信号,具体来说,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将ECL强度提高超过100倍。   2.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将阳离子发光探针三(2,2-联吡啶)钌(Ⅱ)配合物(Ru(bpy)32+)掺杂到laponite修饰的玻碳电极(GEC)上,即吸附法和插层法。laponite上Ru(bpy)32+不同的固定方法将产生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主体-客体和客体-客体相互作用。本文我们创新的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法(ECL)来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三丙胺(TPA)做为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系统的共反应试剂。   3.基于[(2,2-bipyridyl)(4-(2-pyrrol-1-ylethyl)-4-methyl-2,2-bipyridyl)2]ruthe-nium(Ⅱ)(BF4)2配合物(pyr-Ru)沉淀制得一种新型荧光多孔薄膜,该薄膜通过2μLpyr-Ru(1 mM CH3CN溶液)分散在铂(Pt)电极表面自然干燥制得。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显微镜对其产物的形貌进行表征。SEM图像显示该涂层具备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并呈现孔径在微米级的多孔结构。多孔的pyr-Ru薄膜的固态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通过水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法和跃迁电位来研究。
其他文献
金属卡宾系列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可以用于许多化合物的合成中。近年来,由1-磺酰基-1,2,3-三氮唑产生的α-亚胺金属卡宾在有机合成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三氮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由铜催化的叠氮-炔的环加成反应得到,并且可以通过互变异构化生成重氮亚胺,重氮亚胺又可以在金属铑(II)催化下生成α-亚胺铑卡宾。该铑卡宾可以进行许多典型的卡宾反应,例如环丙烷化反应、C-H,N-H,O-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