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是社会生活的中心活动,对会话的研究在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行会话研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会话分析是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会话分析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Sacks首创。他与Schegloff、Jefferson合作,共同致力于自然会话的研究,其分析成果为会话结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会话分析借助录音手段采集大量自然发生的语料,通过对语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结论。
会话分析很大程度上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其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避免了先入为主的理论框架,采用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归纳法,从大量自然会话的资料中去寻找反复出现的模式,从中归纳出规律来(Levinson,1983)。作为一种研究理论与方法,会话分析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也包括了对机构环境下的会话进行研究。当今社会,人们大量时间是在诸如工作单位、学校、服务行业等机构环境中度过的,大多数发生在这些日常社会环境中的活动往往以会话为基本形式。因此,研究机构环境下的会话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会话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课堂会话作为机构环境下会话类型的一种,在会话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在总结前人会话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以录像拍摄下来的真实的课堂会话为语料,将其转写成文字材料,并结合课堂观察,运用会话分析的基本原理,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课堂会话结构分析,探索其特点和规律。研究发现课堂会话结构在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开端、本体和结尾三部分。开端部分为整个会话提供了语境;本体部分主要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评价组成;结尾则包括话题界限系列、前置结束系列和结束系列三部分。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课堂会活的局部结构,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话轮替换、话题的控制及会话的重叠、重复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特点。
当前的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课堂会话结构分析对于教师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输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意义协商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所作的分析只是从课堂会话分析的一个方面加以探讨,这一研究在二语习得等领域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