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镇群空间自组织发展稳定性的研究,作用并提升现有城镇群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支持我国新兴城镇群对时空承载能力的迫切诉求。全文沿三条线索展开,分别为对自组织的研究、对城镇群空间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城镇群空间规划的研究,三条线索的平行与融合提领全篇;全文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理论研究又分对认识和方法的研究,基于理论研究的成果,对成渝城镇群进行实证应用研究。
第二章,对三条线索进行平行研究,确立认识基础。站在自然哲学的平台上,引介自组织理论,梳理了认识体系和要点。立足城市规划学研究城镇群问题的角度,对城镇群空间系统进行了再认识,论证得出城镇群的“类城市”本质,提出我国城镇群发展呈现梯度差异,多数城镇群处在低自组织水平,其规划主旨应定位在推动其空间架构成形的过程中进行以空间协调为主的规划协调。
第三章,为进入主体研究,首先构建起认识枢纽。将规划与空间系统自组织进行了认识论的耦合,描绘了涵盖规划的空间自组织演化图景,进而认识到规划是通过也只有通过把握空间系统的稳定性才能作用于复杂演化的空间系统,也才能有效介入空间自组织发展。
进而,展开主体研究。
在第三章中,从自组织理论和城镇群空间系统分别进行稳定性的理论和实证解析,得出了4个方面的自组织稳定性内涵:结构有序、涨落重现、辨识整体、基于环境;以及对应于城镇群空间系统的7大空间规划目标所在:空间结构、内部涨落、外部涨落、空间类型、空间边界、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在规划目标层次下,归纳总结为9大类型构成的规划内容体系。
在第四章中,基于规划内容体系,进一步梳理出涵盖城镇群内外的三个空间范畴和层次:即战略统筹区域层次、城镇群空间系统层次、城镇群空间子系统层次,构建城镇群空间规划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回归自组织核心精神,提出跨越现有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确立城镇群自组织支持机制,以与城镇群空间规划有对等信息尺度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即城镇群规划支持系统。
第五章,基于上述研究的成果和框架,从稳定性的四个方面对成渝城镇群空间自组织发展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问题为导向,从中找寻成渝城镇群合理发展的可循之道,最终,反映在城镇群空间规划策略体系的构建上。有建设性的结论是:强化川南和川东城镇区的空间联系轴线,在成渝城镇群构建三个“三角”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基于这个更均衡的空间结构,构建强健高效的空间联系网络,化解极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尖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