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上下义动、名词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意象图式和隐喻的理论基础,先探讨人类认知中的上下意象图式,然后分析这种意象图式对上下义动、名词的语义投射,进而讨论和上下意象图式有关的句法结构。我们收集和运用了大量的实际句例进行分析验证,希望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从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出发,比较完整而且深入地说明上下义动、名词的语义内涵和相关句法格式,为运用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分析汉语实词提供一个较新的研究模式。 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我们首先在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理论基础上界定了上下意象图式。 上和下是我们进行空间定位时必不可少的两个指标。对象物围绕着参照物所发生的、背向地面还是朝向地面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构成了上下图式。上下图式分为静态上下图式和动态上下图式。 (二)本文分别分析了静态上下图式和动态上下图式的结构要素和结构关系,凭借这种认知结构定义了上下义动词和名词。 1)一个动词的意义由多种语义特征构成,只要特征集合中以一个方位方面的“上”或“下”意义(静态)作为语义特征,或是以一个趋向的“上”或“下”意义(动态)作为语义特征,这样的动词就是上下义动词。 2)上下义名词都是通过对具体名词后加“上”、“下”方位词,或者具体名词与“上”、“下”名词组合而临时形成的;还有的是某些具体名词的词义中固有方位的上下义,如“头顶”,“脚底”,“山顶”,“谷底”,“波峰”,“波谷”等。 (三)在界定了上下义动词和名词后,分析上下意象图式的结构特性对上下义动词的约束条件,从而找出在现实语境中适合上下义意象图式的语言形式。实现静态意象图式的句式主要有两种,实现动态意象图式的句式主要有八种,我们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归纳了上下义动、名词的空间概念用法以后,讨论了上下义图式的隐喻模式和隐喻类型,以此来说明现代汉语中的相关句式。 我们分别讨论了上下义名词和动词的意义隐喻,并且就以上两种静态句式和八种动态句式分析了他们发生隐喻的可能性和具体实现过程。 (五)最后,我们简单概括了上下意象图式的隐喻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