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首次作出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制定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为“精准扶贫”建立了制度保障。“精准扶贫”成为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开展脱贫工作的机制,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脱贫方式。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广西新闻》必须做好“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并起到鼓舞基层干部群众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精准扶贫”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广西新闻》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流权威媒体——广西电视台的核心新闻栏目,自2013年11月以来,对“精准扶贫”工作做了大量的新闻报道,通过对《广西新闻》“精准扶贫”报道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提升传播效果的可能,并试图为其他同类报道提供借鉴,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量化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框架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为工具,对《广西新闻》关于“精准扶贫”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分析样本为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的第一次提出,到2017年7月调研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关于“精准扶贫”的所有新闻报道。通过对报道数量、体裁、题材、版面等组成的电视报道框架,以及对由解说词、同期声、电视画面组成的电视文本框架的分析后,总结出《广西新闻》“精准扶贫”报道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广西新闻》需要通过加强深度报道、平衡报道题材、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建设媒介扶贫信息传播的新话语,从而提高其报道水平和传播效果,为实现我国2020年如期全面脱贫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