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这个名词,它纯粹是一个现代医学的名词,在中医是以辨证的方法,根据病人的主诉症状及临床表现来加以分析,冠以疾病名称,并按照理论指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依据林昭庚教授等编着之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所整理之高血压病来评估,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眩晕”、“中风”、“肝风”、“肝阳上亢”、“头风”等范畴,至少有一部分应该相当于现代的高血压病。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原因为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复加长期精神紧张,扰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以致肝火、肝阳亢盛或肝肾阴虚,或痰湿壅盛所造成。《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血苑于上,使人薄厥”,“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甲乙经》中也说“上虚则眩”。因此以中医学看来,高血压的病机多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和痰湿中阻等。肝阳上亢导致气血逆行于上,当降不将;气血亏虚和肾精不足则使头面上窍气血阴精缺乏,气血无以上荣;痰浊中阻则造成气血阻滞,不能上荣。故上述病机均将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的异常,形成如现代医学所谈之高血压。高血压是国人最常见的生理机能异常之一,在成年人中约有20%的盛行率。高血压的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者居多,其详细病因至今未明。长期的高血压往往会使病人产生内脏器官的损害甚至残废、死亡。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手术时,术前血压控制的好坏又往往会影响病人麻醉的执行、手术中及手术后的预后,一个术前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会有较不稳定的心血管动力变化;因此,会增加麻醉的风险,也会增加手术的困难度。高血压的控制一般以药物控制为主,病人必须要跟医师充分配合,有耐心的长期服药,时时监测血压变化,但长期服药的结果又往往要去考虑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例如:心悸、头痛、低血压、代谢性相关副作用、骤然停药会引起血压骤然回升现象(rebound phenomenon)、性功能障碍…等。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控及治疗,我们治疗的方针不单是要注意降低病人的血压,更要去关心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没有改变,譬如:睡眠的质量、运动的耐力、年长者对事物的判断力及处理能力…等。寻找一种副作用少又有疗效的替代医学疗法,配合传统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理念,把血压控制好又没有长期药物服用的副作用,并且让病人有满意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在处理高血压患者想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而针灸正是我们所要找的副作用少又有疗效的替代医学疗法之一。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上作为医疗治病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最古老和富有科学根据的一部分。美国国家健康机构(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就曾对针灸作过描述,认为针灸是健康照顾系统的一个必要成员,而且在中国已施行了至少有2000年,针灸已被医师、牙医师、针灸师及临床工作者广泛应用于疼痛的预防以及各种健康状况的改善。在中国过去依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定特定的穴位予以针灸治疗,除了常用在疼痛的治疗,也可用来调控各种生理机能的异常。依据中医古书经络学说认为人体靠着气血来维持整个生命活动,气血在全身循环不息,其通道称为经络。经络密布全身的体表及深部,它的主干称做经脉,而分支称为络脉。全身的生理状态均受经络系统支配,灵枢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于经脉使内脏与体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内脏有病变可能在体表见到反映,而刺激体表也可能影响内脏机能改变;而经穴又是经络上之作用点,因此在经穴上施以针灸即可作用于经络而收到治疗的效果。这也是为何针灸穴位可以用来调控高血压病人血压的理论基础了。目的本研究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为对象,针对内关和足三里这两个常用来调控血压的穴位作为组合,让每个病人均接受5Hz低频电针穴位、单纯扎针及平躺休息三种处理,来观察生理状况下之实时降压效果、心血管动力学以及问卷了解高血压相关症状改善的情形。探讨经由针灸这种传统医学疗法与只是平躺休息的处里方式比较,是否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实时降压的优点,另外在穴位予以5Hz低频电流强化针刺作用是否能加强降压效果,透过计算机心脉仪(dynapulse)所量测到之脉波图形,来分析针刺穴位对心血管动力学的影响,而在每次的研究阶段之后予以病人问卷调查,以评估病人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形,来了解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否提升。希望透过实时降压的临床观察,在日后也能用于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的参考。方法1.纳入病例标准(1)年龄37~75岁的成人患者。(2)符合西医原發性高血壓诊断标准的成人患者。2.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排除次發性所致的高血壓(如使用藥物造成之高血壓、懷孕造成之高血壓、器官性疾病造成之高血壓等)。(2)因焦慮緊張所致之白袍型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3.病例分组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治疗对象23例納入研究流程,治療方式有針刺穴位的針刺組、以5Hz低頻電針穴位的電針組和平躺休息的空白組三種方式,每位受試者在不同時段依隨機亂數表之排定選擇一種治療方式、每位受試者在整個研究流程均會接受此三種治療方式只是治療的方式排定的時間順序不同而已。4.治疗方法選取雙側内關和足三里為穴位刺激點。受测前病人均被要求前一晚勿服降血压药,并于测试前要上厕所充分排尿。在病人平躺休息15 min后才开始进行测试前血压量测,接着进入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测试要领如下空白组:在量取完测试前血压值后,给予病人受试穴位贴电极片并接上电针机,启动电针机的刺激声音,但实际上并没有电流导入。以计算机心脉仪量取贴电极片后10min、20min以及拔除电极片10min后血压及脉搏数值。針刺組:在量取完测试前血压值后扎两侧内关和足三里,并接上电针机,启动电针机的刺激声音,但实际上并没有电流导入。以计算机心脉仪量取扎针后10min、20min以及拔除针后10min之血压及脉搏数值。電針組:在量取完测试前血压值后扎两侧内关和足三里,并接上电针机,以频率5Hz,强度为病人能接受之电流强度,疏密波,电针刺激穴位。以计算机心脉仪量取扎针加电刺激后10min、20min以及拔除针后10min之血压及脉搏数值。5.問卷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经测试后,觀察各個測試療程之每一受測時間點之心率、血壓及心血管動力學變化,在每一次的測試療程之後還會给予病人高血压相关症状之问卷,内容包括:失眠、心悸、头痛、眩晕、呼吸不畅、颈背部酸痛的改善情形等。问卷评分标准分为五个等级,把高血压相关症状之改善情形予以分数量化,亦即明显改善(2分)、略有改善(1分)、持平(0分)、略有变差(-1分)、变的更差(-2分)等五个等级。根據收集的相關资料數據做出统计分析。结果各组自我单独比较发现:5Hz低频电针组和针刺组在扎针后均有使心率、收缩压及平均压下降的实时效果(P<0.05),组间互比发现:电针组在测试10min时之心率下降比空白组明显(F=3.414,P=0.042),电针组和针刺组在测试20min以后之收缩压下降均比空白组明显(P<0.05)。在测试10min时的平均压下降情形,电针组和针刺组也比空白组明显(F=4.051,P=0.021)。在心血管动力学上的分析发现:针刺组对心输出量及心脏输出指数减少影响较大,,而电针组则对体血管之顺应性增加影响比较大。在问卷结果上电针组和针刺组之高血压相关症状改善情形也比空白组显著(F=10.62,P=0.02)。因此,从心率、血压变异及问卷评估可以看出电针组和针刺组确实优于空白组。但电针组和针刺组除了在心血管动力机转上各有擅场外,无法区分出孰优孰劣。结论针刺穴位是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高、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针刺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使脏腑安和,气血运行畅通,对于边缘性高血压的患者其血压的控制除了透过生活、饮食等非药物的控制之外,利用针刺穴位来作调养似乎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血压跟血液在血管中的阻力以及从血管所能打出之血量有关,针刺穴位能降血压可能是降低了一些影响血管阻力的因子,在针刺的过程中可能促使血管壁的肌肉细胞松弛;这可能与神经性因子有关。换言之,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外围神经系统、血管之间的交互作用,或者是体内赫尔蒙平衡上的改变所致,譬如:造成使血管收缩的赫尔蒙减少,而使血管舒张的赫尔蒙增加。针刺穴位对血压和心率的调整作用取决于针刺时血压的高低、针刺的穴位、针刺的强度、频率及时间均有影响。虽然本研究只观察了23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即时降压效果,初步的观察显示电针和单纯穴位针刺均有使心率和血压即时下降的情形,有给予5Hz低频电针刺激穴位似乎可以早点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拔针后10min,扎针跟有否电针刺激穴道的差异就不大了。在心血管动力学的分析:电针组在增加体血管顺应性以及降低血管阻力的影响较显著,而扎针组则在心输出量及心输出指数减少方面着墨较多。电针和针刺穴位在症状改善问卷方面均优于平躺组。透过这次实时降压临床观察的体会,我们期望日后能增加样本数,提高显著性。对于病人之评估能增加中医的辩证论治来分组,依病人体质选取适当的穴位治疗来作比较。另外在电针频率的设定上也能多作探讨。至于针刺穴位是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控制血压方面有帮助,值得我们日后作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