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性竞争,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力量,科技竞争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并且还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引发了各种问题,如生态失衡、伦理问题等。科技给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已经开始受到关注。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对人有何积极作用、影响和意义的看法,是对科技与人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及对这种关系的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科技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国传统科技价值观有价值的元素,借鉴西方科技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从而形成自身的科技价值观,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人民谋福祉。
  文章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一共由六章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缘由、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厘定、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首先从价值原则、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三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其次,从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深思两个方面阐述形成的历史背景。最后,阐述理论渊源。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的科技价值观成为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理论滋养。对于西方的科技价值观,先阐述西方的科技价值观的演变,再归纳西方的科技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指出它是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理论借鉴。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科技经济价值观。首先,厘清中国共产党的科技经济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科技能促进生产;科技与经济紧密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接着,分析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论述了人的解放的含义、条件。再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利用科技为人的解放创造的经济条件,指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新型劳动与新型劳动者出现。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治价值观。首先,厘清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科技与国家政治命运相联;科技与现代化有密切关系;科技在现代政治中有重要战略价值。接着,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利用科技为人的解放创造的政治条件,指出科技提高治国理政水平;科技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科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军事价值观。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军事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认为科技是提高军事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增强国防力量的重要因素;国防科技是一个战略问题;科技创新是强军梦的重要因素。接着,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利用科技为人的解放提供的安全条件,认为强化国防科技力量能保证国家安全;发展军事科技以捍卫世界和平。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文化价值观。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文化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认为科技是人类探求真理争取自由的武器;科技精神有激励作用;科技伦理遵循为人民谋福祉原则。接着,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利用科技为人的解放创造的文化条件,指出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科技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评价及启示。首先,分析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理论品质。阐述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阐述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对西方科技价值观的扬弃。接着,指出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实践特征。再次,指出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需要不断创新。最后,指出中国共产党科技价值观的启示。指出关注人文价值应成为科技价值观的深刻蕴涵;价值观不断自觉才能促进价值认同;做到三个有生命力的统一才能使理论走向自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我国一项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其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主要的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涉及的各个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权利配置,是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各种权利让渡行为,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营权和使用权配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表决权的配置、以及收益分配权的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权利配置的主体包括:农民集体、
当今,人类社会真正全面进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命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如何辩证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全面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及其历史走向,不仅事关中国的兴衰与成败,而且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发,阐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