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属于农业大省,农业用水的比重占一半以上,然而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重中之重。为了解不同灌溉方式对作物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本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农业大学的马庄实验基地进行了自动渠槽管灌溉(P)、波涌灌溉(S)、间隔交替波涌灌溉(AS)及连续灌溉(C)4种灌溉方式,以连续灌溉(C)为对照,分析比较4种灌溉方式对水流推进速度、土壤水分状况、小麦生长情况、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以及灌水均匀度等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以期为冬小麦的灌溉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P处理的水流推进速度明显快于AS处理和C处理,水流推进速度大致呈现为P处理>S处理>AS处理>C处理,4种灌水方式的水流推进速度在出苗期均快于拔节期和灌浆期。(2)P处理的灌水均匀度最佳,S处理次之,C处理最差,具体表现为P处理>S处理>AS处理>C处理。灌水后,4种灌水方式的灌水均匀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水均匀度在灌后6 d达到最大值。(3)返青期,在0-30 cm土层,4种灌溉方式的土壤贮水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以P处理为最佳,C处理最差;在30-100 cm土层,4种灌溉方式的贮水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4种灌溉方式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30cm土层,而对于30-100 cm土层影响较小。(4)在出苗期,P处理和S处理较C处理的节水率分别是16.65%和13.35%;在拔节期P处理和S处理较C处理的节水率分别是24.36%和20.01%;在灌浆期P处理和S处理较C处理的节水率分别是37.50%和25.00%,说明在灌浆期进行P处理节水效果更明显。(5)4种灌溉方式的叶面积指数以P处理为最高,C处理最差,整体上关系为P处理>S处理>AS处理>C处理,其中P处理的优势在返青期并不显著。在抽穗期,P处理、S处理及AS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处理提高15.31%、4.15%和8.65%。在灌浆期,P处理、S处理及AS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处理提高11.26%、5.50%和7.95%。(6)4种灌溉方式的小麦生长率从返青期到抽穗期一直不断增大,从抽穗期到成熟期稍有下降,在返青期4种灌溉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在接下来的生育期以P处理为最佳,C处理最差。(7)4种灌溉方式的冬小麦产量表现为AS处理>P处理>S处理>C处理,但P处理的耗水量低,WUE表现为P处理>AS处理>S处理>C处理,较C处理分别提高了45.21%、43.84%和26.03%。研究结果表明,P处理在灌水均匀度、水流推进速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都比C处理存在优势,为我们本试验所推荐的灌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