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的今天,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明显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产业集群模式是单个企业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外部经济效应、规模竞争优势、品牌优势等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原有机械制造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群。这些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北、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南地区,各具特色,并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来自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大型集团企业和产业联盟的压力,使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出口能力等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而突破发展障碍,客观上提出了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进行有效评估的要求。产业集群和集群绩效评估相关文献显示,国内学者多针对某一区域集群或局部属性进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明确集群边界、集群绩效影响因素等内容;再运用SCP理论,从空间结构、资源异质性、竞合博弈等角度分析集群绩效产生路径;再对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补充,并针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特性设计具体指标,发展为财务、市场、集聚、创新四维评价体系;随后利用此评价体系,从指标数据来源和综合评分来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以及实证数据的对比研究,为实证结论的得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研究显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财务能力是其盈利能力的最重要表现;市场竞争力优势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决定集群当前的营运状态;而创新层面能够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体现集群自身发展潜力的大小。我国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六大集群发展差距大、核心技术普遍匮乏、区域协作程度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集群网络建设无法得到深化,进而无法改变其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地位。本文根据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特征和评估结论,从集群网络建设、政府政策、集群品牌建设方面,分点提出了几项建议:推进集群网络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注重创新、深化分工;发挥政府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需求的引导作用;重视并加强集群品牌建设,突出区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