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高温合金纳秒脉冲激光制孔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基高温合金具有硬度高、强度大、耐高温及耐腐蚀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为了增强涡轮叶片的散热能力,通常在叶片上加工一系列的微通孔。但镍基高温合金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硬化现象严重,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因此,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制孔技术加工镍基高温合金,该技术具有制孔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变形小、适用性广等优点。纳秒脉冲激光制孔的速度很快,物理机制复杂,通过实验只能得到制孔结束后孔的形貌,难以准确获得制孔过程中发生的具体物理现象。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将对纳秒脉冲激光制孔过程中孔形貌演化,温度场、流动场演化过程等制孔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如下所示:(1)建立DD3镍基高温合金纳秒脉冲激光制孔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纳秒脉冲激光制孔过程中三维温度场、流动场的演化过程,以及孔和再铸层的形成过程。通过典型算例,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程序及算法的可靠性。(2)开展了纳秒脉冲激光制孔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DD3镍基高温合金不同时刻温度场、流动场的演化过程,并研究了脉宽参数对于制孔过程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纳秒脉冲激光制孔时,孔内温度很高,孔壁温度分布不均匀,在孔壁上存在一层细薄的高温熔体。反冲压力是引起熔体流动的重要因素,且熔体流动速度很大。受表面张力影响,熔体表面会出现凸台和凹陷,导致制孔结束后孔壁不光滑。再铸层的形成是由热和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纳秒脉冲激光制孔过程中,受开口处对流作用的影响,熔体会在开口处富集,导致再铸层在开口处较厚。脉宽对熔体流动和再铸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脉冲能量一定时,脉宽越小,熔体速度越大,流动越激烈,制孔过程中残余熔体越少,制孔结束后形成的再铸层厚度越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节能保温是当今建筑市场的主题。国务院和建设部也已经明文规定要节能50%并最终取缔红砖,因此需要有新的墙体材料和保温方式。本文针对这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于
该文以高技术领域急需的储氢(氢同位素)合金的研制及应用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的研究了TiH及Ti-Mo二元合金系吸氢前后的结构,储氢特性和抗氢脆能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逐步增加,中小型制造企业冲压车间一人一机的手工操作生产方式,已成为制约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瓶颈,还给行业劳动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帮助企业转变当
Ag-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光致发光、光致变色等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浮法玻璃基片上制备了Ag-SiO_2纳米复合薄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光吸收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分析了掺杂浓度为Ag/Si=0.10(原子比)复合膜的微结构及银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 以TEOS和AgNO_3作为主要原料,用有机硅烷(APS)作为Ag~+的络合剂,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
本文将两种具有平面共轭结构的二胺3,7-二氨基-5,5-二氧化二苯并噻吩,2,8-二甲氧基-5,5-二氧化二苯并噻吩和常用二酐缩聚得到两种发光聚酰亚胺,并考察了烷氧基的引入对其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