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人的苦难,追寻人的幸福,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终极关怀。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感受的提升并未与之同步,民众的幸福感亟需提升。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马克思的幸福观,并应用于当今中国的现实,结合中国梦,探寻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文献研究,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实践哲学理论出发,解析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内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幸福观理论解读中国梦,认为中国梦是马克思幸福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文章从劳动出发,分析人的类本质、劳动异化及其扬弃,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旨归。从人的社会性出发,分析人的社会本质,并从实践哲学视角阐明幸福的实现随着实践程度的加深而不断深化。在基本理论分析之上,阐述马克思幸福观的品格特征,从多方面分析其实现条件。结合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分析马克思幸福观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经过论证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马克思的幸福观指人的本质的占有和人的本性的充分实现。它内在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在劳动的创造活动中,将真善美的追求变为现实,人能够获得创造之美、创造的幸福;二是人的幸福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思考经历了由“自由自觉的活动”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劳动到社会关系、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对基于人的本质基础上的幸福观的分析,也实现了从抽象的幸福观到现实的幸福观的转变。三、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创造与享受、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实现马克思的幸福观,需要从物质生产的发展、自由时间的获得、精神生活的富足、公有制社会制度的设计等多方面协调促进。四、中国梦是马克思幸福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树立科学的主体性原则和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文章从国家富强、精神航标、道路自信、群众基础、世界情怀等方面探寻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意义和价值,进而指导当代人幸福感的提升和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