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天彭牡丹品种“红丹兰1号”、“丹景红2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荫处理(0,25%,50%,75%)对其形态分化和光合特征的影响。旨在明确天彭牡丹的生长发育规律,改善其生长环境条件,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对科学栽培管理及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株高、冠幅、顶小叶面积、叶柄长较全光照值均呈增大的趋势,且75%>50%>25%>0。2、天彭牡月光合特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春季和夏季牡丹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牡丹叶片春季的Pn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在上午10:00左右,中午有轻微下降,Pn、各处理均值为0>25%>50%>75%。夏季自然光下的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50%和25%光合能力优于全光照和75%。夏季遮荫处理能够防止或减轻山强光和高温所引起的光抑制。与全光照相比,夏季遮荫处理后,天彭牡丹缓解了光合“午休”现象。因此,在盛夏期进行遮荫处理可以防止或减轻光抑制,提高光合能力。其中遮荫50%处理效果较好。3、天彭牡丹光合特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季(3,4,5月)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这个时期牡丹的光合能力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是光合产物积累的重要时期;夏季(6,7月),高温强光使牡丹处于暂时休眠状态,光合能力降低,出现光抑制;秋季(8月末),随着牡丹叶片的衰老又逐渐下降。4、Pn季节变化表明,在生长初期随着遮荫度的增大,Pn依次降低,5月均达到峰值,而25%的的Pn为最高11.05μmol CO2m-2s-1。夏季高温高光强天气,50%和25%明显优于对照,Pn值为遮荫度50%>25%>0>75%。8月底,75%处理下的Pn值最高。随着遮荫度的增大,天彭牡丹叶片中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增加,a/b值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多。5.遮荫会使天彭牡丹的比叶积减少,春季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同时也导致了花瓣的花青素苷含量降低,但遮荫度25%处理下影响最小。夏季适度遮荫(50%)使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这与遮荫减弱了夏季光合午休,Pn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6、两种牡丹品种光合特性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红丹兰1号和丹景红2号具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但后者在盛夏期高温强光下光抑制和光合“午休”现象较弱,生长发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因此,该品种是值得推广栽培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