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增强全社会的创造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社会救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完善的社会救助思想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必备思想,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国社会救助思想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产生,它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救助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救助思想,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救助思想,并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救助思想从萌芽,到曲折发展,再到进一步发展创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特征。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初步搭建起来,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当前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近年来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社会救助工作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比如法制不够健全,城乡差异巨大等等。中国的社会救助应当在科学理念指导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逐步走向完善,关切社会公平正义,缓和人民内部矛盾,关注社会整体进步,为中国全面走向小康社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