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变革,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城郊乡村转型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产物,其中有一部分乡村表现出从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服务的转型趋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农业部依据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主导程度不同,正式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休闲旅游型乡村为模式之一;乡村原有以农耕产业为主导,单一且自给自足的格局被打破,城乡共享资源的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自然秀美的乡土景观和琐碎真实的乡村生活为城市人群所向往,导致乡村和民居发展的推动力出现变化,原有建筑形态受到了冲击,研究适应休闲旅游型乡村新民居建筑空间模式刻不容缓。 在西安,秦岭北麓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景观资源,随着环山公路、绕城高速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成,秦岭北麓的自然风光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再一次成为西安都市的后花园,休闲旅游的需求在城郊乡村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回应。这一类村庄在旅游资源的冲击下,为了适应发展的新需求,村民生活生产方式、村庄整体布局、民居空间配置都发生了变化,将对村庄乡村性和民居地域性的存续产生影响。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选取统一规划和自发建设两类村庄为对象,通过用后评价的方式,统计民居针对承接休闲旅游服务改建加建的空间以及村庄街巷空间布局现状,总结出民居设计无视需求、院落和渗透空间消失、游客与居民行为流线交叉、城市住区式的街巷组织等问题。之后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前例在空间处理和街巷布局两方面经验的挖掘,整理并继承其在新民居建设中的应用方式,进而提出针对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的建筑空间模式,从单元生成“簇”,由“簇”生成组团,再由组团结合道路系统演变成村庄的生长模式进而提出针对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的建筑空间模式,直击现存矛盾。最后,结合所有研究成果,以西安市户县草堂镇周边乡村为实践对象,进行乡村民居设计实践展示。希望对现阶段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