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变革,城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城郊乡村转型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产物,其中有一部分乡村表现出从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服务的转型趋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农业部依据产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主导程度不同,正式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休闲旅游型乡村为模式之一;乡村原有以农耕产业为主导,单一且自给自足的格局被打破,城乡共享资源的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自然秀美的乡土景观和琐碎真实的乡村生活为城市人群所向往,导致乡村和民居发展的推动力出现变化,原有建筑形态受到了冲击,研究适应休闲旅游型乡村新民居建筑空间模式刻不容缓。  在西安,秦岭北麓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景观资源,随着环山公路、绕城高速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成,秦岭北麓的自然风光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再一次成为西安都市的后花园,休闲旅游的需求在城郊乡村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回应。这一类村庄在旅游资源的冲击下,为了适应发展的新需求,村民生活生产方式、村庄整体布局、民居空间配置都发生了变化,将对村庄乡村性和民居地域性的存续产生影响。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选取统一规划和自发建设两类村庄为对象,通过用后评价的方式,统计民居针对承接休闲旅游服务改建加建的空间以及村庄街巷空间布局现状,总结出民居设计无视需求、院落和渗透空间消失、游客与居民行为流线交叉、城市住区式的街巷组织等问题。之后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前例在空间处理和街巷布局两方面经验的挖掘,整理并继承其在新民居建设中的应用方式,进而提出针对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的建筑空间模式,从单元生成“簇”,由“簇”生成组团,再由组团结合道路系统演变成村庄的生长模式进而提出针对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的建筑空间模式,直击现存矛盾。最后,结合所有研究成果,以西安市户县草堂镇周边乡村为实践对象,进行乡村民居设计实践展示。希望对现阶段休闲旅游型乡村民居建筑空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社区养老是一个广受建筑学界关注的话题,在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当居家养老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时,社区养老可以补充居家养老各方面的不足。但目前建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系统普遍衰退,而河流沿线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其规划建设的生态化,涉水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特别是河流健康概念的发展成熟,为河流沿线规划的价值观、编
学位
“可持续设计”在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时间维度上的可持续性。相比“绿色设计”的概念,“可持续设计”更契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BIM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提出了以环境友好、人的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标志着城镇化水平进入了中高水平的新阶段。兼具城市和
居住是城市最为根本的功能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曾演化出各式各样的居住空间建设模式。封闭式居住区是我国目前最为普遍的居住区建设模式,一方面为了满足住房需求,新的封闭
从形成、到发展、到衰败、到再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过去近30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社会背景下,简单粗
山地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宏观环境基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山地城市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山地区域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
学位
在国际主义浪潮的席卷下,单一的风格使得建筑逐渐失去了特有的场所精神,也剥夺了人们对建筑多层次的情感诉求。在此背景下回归建筑本质的呼声变得愈发强烈,现象学由此进入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