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太原市十二院城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养老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及政府“9073”计划的提出,使得居家养老成为养老的主流方式。无论是从十八大中所提到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对其相关事业、产业进行积极发展”,还是住建部十二五规划中的“应全面改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条件,提高所在社区养老环境质量”等,都为住宅的适老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在对住区内的老年设施进行调研后发现,很多设施经过恰当增补或改造,就可以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可能,极大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住区内的老年设施作为居家养老的实体支撑,只有将其得到较好的改善,才能缓解养老这一巨大的社会矛盾,因此对住区老年设施评价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对住区相关评价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对老年设施的评价研究工作有一定不足。基于城市住区现状,以住区内的老年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与其生活所密切相关的设施进行指标化的逻辑分析,从而创建出相对合理、便于使用的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的目的是为小区内的老年设施提供一个有理可依,有法可讲的衡量标准,同时也可以为新住宅的建筑设计和旧住宅后续的适老改造提供经验与参考,使其结果更加贴合老年这一特殊人群的生理、心理、行动特点,让其能够感受到住区内亲切的人文关怀。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通过对国内外住区老年设施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解后,结合实际现状,将课题确立对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之后解释了课题的相关概念、订立研究框架,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以便对课题进行整体的把握。⑵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遵循AHP(层次分析法)的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下,确定了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指标。然后针对各项指标,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最后指标体系形成以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上下逻辑关系的指标建构。本指标体系具体由: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14个子准则层、44个指标层共同组成。⑶确定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指标的权重及具体的评价标准。权重主要是由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得出的,在分别构建完成各层次的判断矩阵、通过其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总排序及一其致性检验之后,得出其各级权重。在确定了权重后,依据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确定了住区老年设施的具体评定标准。⑷对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主要采用加权评分法来对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在使用完成加权评分法的评价流程后,即可获得本体系的综合评分。并且依据得分,将评判结果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进行了解释说明。⑸将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例研究。通过对太原市十二院城进行实际调研后,将调研结果与依据本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证实了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并对该项目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后续改造提出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历史过渡到数字化建筑的发展历史,从中提炼出在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如何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与演变。从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字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分析出应用
滨水是滨水城市可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滨水区是滨水城市中最富有魅力和特色的可建设区域,为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带来了针对性的问题和挑战。有鉴于现阶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进入了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城市交通领域形成“以汽车为主导”的局面,步行交通以及行人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忽视。这不仅造
学位
历史城区作为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是一种有限的、不能再生的、脆弱的资源:与此同时,历史城区也面临着重大的威胁:城市的发展、扩张、更新等等。而由于历史城区
中国的城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同于城市一般地区的发展模式,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保护与更新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主体。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作
近年来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城市或者中小城镇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原有的城市居住与基础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这样就需要兴建大量的
当代社会中,图书馆建筑往往能够体现出国家、地区、学校的科技文化水平,一些较为大型的图书馆建筑在所在地域内更是起到了地标性的作用。由于时代的观念与技术的限制,很多我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1600多米,现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除5个分布在北区外,其他均在南区。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也大幅增长,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大多围绕着机动车交通设计,但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却没有显著增加。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城市噪音、空气污染等等
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二十一世纪,绿色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不断革新使得建筑的形式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其与自然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坡地建筑以自然的亲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