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PRRSV抗性评价及APOBEC3F多态性与PRRSV抗性的关联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症状和妊娠母猪繁殖障碍。该病于1996年首次在我国出现,并于2006年大规模爆发,给我国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PRRSV具有很强的变异性且可在猪体内持续性感染,使得接种疫苗也无法完全控制PRRS的流行,因此遗传抗性育种是控制该病流行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体外模型比较了外来猪品种与我国地方猪品种间PRRSV抗性的差异,检测了部分免疫相关因子在不同品种猪感染PRRSV后的表达,分析了体外感染模型与在体感染模型的关联性;并以APOBEC3F为候选基因,筛选多态性位点,分析其与猪PRRSV易感性的相关性,为猪PRRSV抗性育种和抗性差异形成机制研究提供试验依据。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1.外来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PRRSV易感性的比较为研究外来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间PRRSV抗性差异,本研究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流法获得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姜曲海猪和定远猪的肺泡巨噬细胞(PAMs),纯化后体外感染PRRSV NJGC珠,分别在感染PRRSV后0h、6h、12h、18 h、2 4h、3 6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同时收集感染后48 h培养液上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RRSV在PAM细胞中的载量,同时测定培养液上清PRRSV的病毒滴度。结果表明,PRRSV在不同品种猪PAM细胞中载量随接种时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0-6 h缓慢增长,6 h后快速增长并在感染后12 h达到高峰,12 h后开始迅速减少,至感染后36 h病毒载量已经接近感染前水平。不同品种猪PAM细胞培养液上清病毒滴度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在0-6 h都快速上升,姜曲海猪和长白猪随后进入平台期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而大白猪和定远猪持续上升至12h才进入平台期,24 h后都开始下降。对大白猪、长白猪、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姜曲海猪和定远猪PRRSV抗性差异比较后显示,姜曲海猪PRRSV抗性最强,定远猪最弱,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猪抗性介于两品种之间。表明我国地方猪种PRRSV抗性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力。2.PRRSV抗性差异品种PAMs中Sn、TLR3、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猪品种间PRRSV抗性差异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不同品种猪PAM细胞感染PRRSV前、后不同时间点PRRSV受体Sn、Toll样受体3、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发现,PAMs中Sn和TLR3在感染PRRSV后表达量均随感染时间呈上升趋势,并且PRRSV抗性最强的姜曲海猪的表达量均低于其他品种猪,长白猪、大白猪和三元杂交猪表达量均高于定远猪猪种。IL-8在感染PRRSV后表达量开始上升,感染后6 h达到高峰,随后开始持续下降并在感染后12 h低于感染前水平。IL-10在感染PRRSV后表达量也呈上升趋势,在感染后6 h达到高峰并维持至12 h,随后开始下降,至感染后24h又开始上升。并且外来猪种的IL-8、IL-10表达量均高于我国地方品种。IFN-y表达量在感染PRRSV后先呈上升趋势,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前水平。TNF-α的表达量在感染PRRSV先上升随后持续下降。TLR3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后均呈上升趋势。3.PRRSV感染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模型与在体感染的关联性研究为探索PRRSV体外感染易感细胞模型与在体感染模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选取PRRSV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4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分析了外周血单核细胞感染模型与人工在体感染的关联性。通过前腔静脉采集血液并分离纯化获得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添加GM-CSF刺激其转化成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MDMs)后,体外感染PRRSV NJGC并于感染后12 h收集细胞和培养液上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RRSV载量同时测定培养液上清病毒滴度。采血后猪肌肉注射104.47 ICID50 PRRSV NIGC株,每日记录体温、体重并进行综合评分,同时采集感染后0d、1d、3d、4 d、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血液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病毒载量和病毒滴度。结果发现,PRRSV NJGC株感染试验猪后出现典型的PRRS症状,包括食欲下降、嗜睡、体温上升、持续高热、拉稀、咳嗽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与自然感染猪临床症状相似。血清中PRRSV载量在感染后开始上升并在感染后10 d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至感染后28 d血清中已检测不到PRRSV。血清病毒滴度与PRRSV载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感染后12 h MDMs中PRRSV载量与不同感染时间血清中PRRSV载量的关联性发现,感染后1d、3d与其呈显著相关,表明体外感染模型与在体感染模型的感染初期有相关性。4.猪APOBEC3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RRSV易感性的关联分析为探索与猪PRRSV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选取具有广谱抗逆转录病毒活性的APOBEC3F作为候选基因,对猪APOBEC3F基因外显子3、4、6、7、8和内含子2、3、4、6、7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筛选多态性位点,分析其与PRRSV易感性的相关性。测序共发现11个突变位点。针对外显子6 g.341 G/A建立CRS-PCR-RFLP方法,仅在姜曲海猪和梅山猪中检测到GG(0.79/0.80)和GA(0.21/0.20)两种基因型;分析341位点与猪PRRSV易感性的相关性,发现GG基因型个体的PRRSV病毒单位拷贝数在接毒后18h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APOBEC3F基因外显子6与猪对PRRSV抗性相关,外显子6的341位点A等位基因更有利于抵抗PRRSV的感染。针对外显子8 g.5 G/A建立PCR-RFLP方法,检测9个猪种群共193个样本,发现在定远猪和梅山猪中有GG(0.50/0.60)、GA(0.33/0.20)和AA(0.17/0.20)三种基因型,在二花脸猪中仅有GG(0.60)和GA(0.40)两种基因型,其他群体均为GG型。AA基因型猪肺泡巨噬细胞中PRRSV拷贝数在接毒后12 h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1)。表明APOBEC3F基因外显子8与PRRSV抗性相关,5位点G等位基因更有利于抵抗PRRSV的感染。这为进一步探讨APOBEC3F基因作为PRRSV抗性猪辅助选育标记提供了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2017年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老龄化事业亦飞速发展。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唤起乡愁和传承农耕田园文明的重要途径,它的讨论范围超越了建筑学,并综合了对农村产
复理石是一种由砂岩、泥岩、页岩等岩体交替构成的沉积构造,复理石边坡是典型的层状边坡,具有非均质性、易风化性等不良特征,处治不当易引发工程病害。复理石在欧洲分布广泛,我国已有在欧洲复理石区开展工程建设的案例,有必要对复理石层状边坡的特性做进一步了解。本文在现场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对复理石层状边坡的稳定性及锚杆处治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显式和隐式节理法分析了层状边坡的安全系数与破
在多传感器监控系统中,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都是通过传感器测量获得的。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传感器的性能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还是不免会受其内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岩土工程项目处于在建阶段,近年来,隧洞工程项目大量增多。研究岩土工程中应力波及其节理岩体等的相关关系及隧洞围岩松动圈的判识方法是如今研究热点之一。故本文主要就单节理岩体中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进行探究并结合其相关理论知识探测围岩松动圈厚度。根据整体构架,本文分为应力波相关探究的理论模拟部分,节理岩体相关探究的试验部分及测定围岩松动圈的工程实践部分。外界的扰动引起的介质内质
高速铣削加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共性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轨道交通以及金属铣削加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铣削加工过程中,在远低于额定功率
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人们对安全问题更加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在安全管理方面仍不完善,致使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国家相关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
激光诱导光学材料损伤的研究一直是高功率激光装置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功率密度的激光脉冲对光学材料的抗激光损伤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材料的损坏直接影响激光系统的安全稳定,制约其输出能力。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光学材料的损伤阈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用于理论分析激光与物质作用机理的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计算法。解析法计算复杂,且只适用于极少数情况;有限元法相比于有限差分法,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和非常强的处理
竹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来源于为生长在竹子的病原真菌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子实体,竹黄可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痛、胃痛、白癜风和银屑病。竹红菌素(hypocrellin)是竹黄子实体中的苝醌类色素,是一类新型的高效光敏剂。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通过光动力学(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包括外阴白色病变、淀粉样变性苔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增强型地热系统、CO_2地质封存等深地工程都涉及到裂隙岩体复杂的变形/损伤–温度–渗流–传质耦合过程,全面理解多场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传质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是深地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首选预选区甘肃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花岗岩裂隙剪切损伤特征、渗透特性温度效应两组室内试验,并发展了花岗岩裂隙变形/损伤–温度–渗流–传质耦合过
本文基于2004~2017年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系统分析了热带太平洋障碍层厚度的特征、演变机理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联。在年平均意义上,热带太平洋障碍层呈现出3条显著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