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感觉-视觉匹配方法的机器人自我识别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产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水平的期望,智能装备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期。能制造出像科幻大片里一样的智能机器人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梦想。然而,目前智能机器人水平与实际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改造传统工业机器人使之具备类人智能是科学家一直以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传统方法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一度遭遇瓶颈,将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机器人设计使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在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智能机器人设计中,机器人的自我识别技术是一个重要课题。尽管从完成任务的角度,这项技术可以在机器人设计之初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实现,但这样的设计无法使机器人在自身发生变化或是所处环境发生改变后仍能准确的完成自我识别。具备初步类人智能的机器人应当具有自主适应变化完成自我识别的能力。在目前的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大多数是以机器人动作的关节自由度信息代替本体感觉。  在本文中,机器人本体感觉信息用与机器人动作相关的关节自由度信息代替,机器人获取的视野范围内标注的特征点的空间位置信息表示机器人视觉信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机器人本体感觉信息与视觉信息的匹配关系,使机器人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自我识别能力。  首先,概述了机器人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机器人发展遇到的瓶颈以及认知发展理论对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巨大推动,并介绍了机器人视觉技术和机器人本体感觉技术。其次,概述了已有的关于机器人自我识别方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出新的机器人自我识别模型提供借鉴。再次,初步建立了基于本体感觉-视觉结合方法的机器人自我识别模型,并对构成模型的各个功能模块依次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已经建立好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每个功能模块的算法实现。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感觉-视觉匹配方法的机器人自我识别模型进行了有效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浮色发花是涂料常见的弊病,分为罐内的浮色发花及涂膜的浮色发花,其产生原因各异.通过采用合适的分散剂、添加控制絮凝型分散剂、防沉剂或增稠剂、有机硅流平剂等方法,可以解
对车身石击区域进行了划分,结合石击路试或者模拟仿真结果,对车身各个区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原则和要求.
介绍了某铝车身车型的结构特点,并根据其自身的结构特性,制定了与其匹配的涂装工艺流程.运用涂装同步工程(SE)对此产品的通过性、涂胶作业性、防腐性、密封性、装入件作业性
随着现代卷绕设备向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其张力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真空镀膜机卷绕张力系统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系统参数存在着很强的耦合性、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冲击以银行、证券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其将互联网“降低不对称的市场信息、降低成本、有效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的要义与金融行业相结合,推动金融行业的
信号的运算和分解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章节的内容要点,设计多个算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仿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图形演示
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种智慧职教平台和微信群相结合的在线教学方式.该方式在课前阶段设置探索性学习任务,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