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回顾性的分析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MDR-GNB)引起的血流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评估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收集了 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我院MDR-GNB血流感染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分析病人的人口学资料、入住单元、基础疾病、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细菌耐药性、预后情况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10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发生和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分析不同菌种感染后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统计描述与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结果:共收集了 138例MDR-GNB血流感染的病人,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CRE)33例,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83例,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A)22例。MDR-GNB引起的血流感染,院内死亡率是25.4%。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合并症、发生血流感染前的12个月内的住院史、发生血流感染前30天内的抗生素用药史和起始抗菌治疗不足会增加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P = 0.034)、重症监护室(ICU)住院史(P = 0.04)、感染开始前72h内的侵入性治疗(P<0.001)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评分,P<0.001)是影响患者院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单药治疗、联合治疗、菌种与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无关(P>0.05)。通过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发现入住单元是ICU、合并症评分(Charlson Comorbidity Score,CCS)<4和起始抗菌治疗不足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CRE和MDR-PA血流感染患者的生存曲线,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生存曲线没有统计学意义,而CR-AB血流感染患者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 0.03)。结论:MDR-GNB血流感染的病人院内死亡率高。感染细菌的种类和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不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患者的年龄、ICU住院史、发生血流感染前的12个月内的住院史、感染开始前72h内的侵入性治疗、APACHE Ⅱ评分、患者的合并症、发生血流感染前30天内的抗生素用药史和起始抗菌治疗不足是影响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对患者死亡率没有影响,但是对于ICU的患者、合并症评分(Charlson Comorbidity Score,CCS)<4或起始抗菌治疗不足的患者来说,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更有益。目的:为了研究中国急诊医学SCI论文发表现状,我们检索了全球的急诊医学期刊,回顾性地比较大陆、台湾和香港三个地区急诊医学的文章发表情况借以分析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方法:通过SCIE检索急诊医学方面的期刊杂志,再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大陆、台湾和香港在急诊医学期刊上的文章发表情况。分别统计和比较这三个地区发表的文章总数、出版类型、研究内容、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s,IF)以及每个期刊上的文章发表情况。结果:共检索19本急诊医学期刊,1760篇文章发表在期刊上。其中大陆发表395篇,台湾发表1210篇,香港发表155篇。台湾发表文章的累积影响因子(IF=2451.109)明显高于大陆(IF=851.832)和香港(IF=328.579),但台湾发表文章的平均影响因子(IF=2.02)确是最低的。在所有类型的文章中,个案报道的数目最多,大陆、台湾和香港分别发表了 69、637和25篇。尽管急诊医学涉及多个脏器和系统,但是创伤的研究在所有领域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达25%。感染在急诊医学领域占的比例较高,达8%。结论:2000-2014年,国内和国外急诊医学的文章发表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发表的文章总数是最高的,但是文章的质量不如大陆和香港。个案报道发表的最多,而meta分析和观察性研究发表的最少。至于研究内容,创伤与感染的研究比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