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栖动物(Zoobenthos)是指生活在水体底部肉眼可见的水生动物类群,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各种水体中,是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活周期长,活动场所相对比较固定并易于采集,且不同种类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环境评价指标反应水体的质量状况,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1.底栖动物野外采样方法的比较根据5个有代表性样点底栖动物D形网和Peterson采样法的监测数据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形网法在采集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总数、总分类单元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BI指数方面会好于彼得逊采样法,但不排除由于某些原因彼得逊样好于D网样的情况存在。在进行野外底栖生物采样时,建议应以D形网采集为主,适当结合彼得逊采泥器的方法进行采样。2.苏南地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况及水质生物评价(1).2008年苏南地区26个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门10纲127种,包括节肢动物门甲壳纲8种、昆虫纲双翅目38种、蜻蜒目12种、鞘翅目5种、蜉蝣目5种、鳞翅目2种、半翅目2种、毛翅目1种、软体动物门瓣鳃纲16种、腹足纲14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7种、多毛纲2种、蛭纲3种、线形动物门11种、扁形动物门1种。通过物种聚类分析将苏南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区系可以划分为长江河口大河系统、溪流系统、平原水库、及湖荡河网系统等几个不同的类型,特别是前两者具有一些该区系类型的特征物种。(2).2008年苏南地区每个点位总分类单元数3~44种,生物密度22.5~30816个/m2,shannon多样性指数0.58~4.54,BI指数3.92~9.00,丰富度指数0.19~9.04,均匀度指数0.38~1.21,其中属于中污染效应及其以上等级的点位超过60%,主要集中于茅山东部平原湖荡河网,整体上污染重,茅山西部4个断面全部处于轻污染效应及其以下等级,整体上污染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污染生物效应秦淮河水系好于太湖流域,前者监测点位全部属于轻污染效应及其以下等级,就太湖流域而言,太湖东部湖区污染生物效应较轻,仅为无-轻污染效应水平,溪流、水库等次之,为轻-中污染效应水平,长江再次之,为中污染效应水平,其余平原湖荡河网则较差,多为重污染效应水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