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大多数发热的治疗主要应用西医的解热疗法,但是多种并发症的禁忌、明显的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的不理想一直是临床治疗的困扰。柴胡是近千年来中医治疗发热的主要药物,其治疗一些有禁忌症或西药治疗效果差的发热患者功效显著,并且副作用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后续患者的康复治疗奠定了基础。应用中药代替传统西药对发热患者的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新路,也是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目标。中药柴胡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具有疗效稳定,不易反复,能够较好地改善症状,副作用小等诸多优势,但其治疗发热的机制始终不清。EP3信号转导通路在体温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拟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AC、cAMP、PKA、NF-κB 为观察指标,采用组化、ELISA、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技术,沿EP3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各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表达情况,探讨柴胡对EP3下行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阐明柴胡治疗发热的机制,为柴胡在临床上治疗发热的正确、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为将柴胡推向国际医学领域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均挑选180~220g的雄性健康大鼠,麻醉后置入脑立体定位仪,将侧脑室插管置入并固定在大鼠的脑骨上,通过在脑骨上固定一颗小螺丝,加强侧脑室插管与大鼠脑骨之间的稳定性。术后给予大鼠注射美罗培南,避免伤口感染,常规饲养一周使大鼠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实验前7天连续给大鼠测温,以使其熟悉实验者手法,将应激反应降到最低。实验时,于给药前1h测得的3次温的平均值为大鼠给药前基础体温,然后通过插管将药物直接注射入大鼠侧脑室。在此期间以30min为时间段对大鼠进行直肠测温,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大鼠进行断头法和灌流法处死。断头法处死后,取大鼠的下丘脑迅速放入液氮中固定,根据试剂盒的说明分别提取总蛋白、胞质蛋白、胞核蛋白以及mRNA,然后进行ELISA、western、Real-time PCR实验。灌流法处死后,取大鼠下丘脑组织进行包埋、切片,最后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给发热大鼠注射柴胡皂苷A后,大鼠体温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IL-1β组下丘脑组织中AC、cAMP含量明显高于人工脑脊液组(P<0.05);柴胡皂苷A引起发热大鼠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中AC、cAMP含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P<0.05);IL-1β组PK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工脑脊液组与柴胡皂苷A组(P<0.05)。IL-1β组NF-κ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工脑脊液组与柴胡皂苷A组(P<0.05);IL-1β组细胞内NF-κB的总蛋白、胞质蛋白、胞核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人工脑脊液组与柴胡皂苷A组(P<0.05);IL-1β组NF-κB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工脑脊液组与柴胡皂苷A组(P<0.05)。结论柴胡皂苷A的降温作用可能与EP3信号转导通路中AC、cAMP、PKA、NF-κB的表达量降低有关;柴胡皂苷A可能是通过抑制EP3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降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