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纽带。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论文以“相关理论基础-产业发展宏观背景及区域生态经济背景-产业结构基本特征和矛盾-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为研究主线,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对策进行研究。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
(1)对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区域生态经济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未来5~1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云南省地缘优势明显,矿产、能源、生物、旅游等资源富集,发展潜力较大。但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云南省必须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云南省地貌、气候、人口、经济以及自然资源等生态经济要素空间分异明显。依据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选择和构建区划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5大生态经济区和10个生态经济亚区。
(3)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多个侧面对云南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产业结构高度较低,尤其工业结构高度远低于全国水平。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非农产业尤其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农业就业比重居高;种植业竞争能力偏低,林业大资源、小产业状况尚未得到改变;工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工业行业对其它行业的辐射和连锁需求较大,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工业化整体水平低,结构重型化和刚性特征明显,非烟轻工业发展滞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第三产业竞争能力较低,大部分行业对其它行业的依赖程度较低,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连锁需求和辐射力较小。旅游业对其它行业的关联效应尚不明显。
(4)以全国31个区域为比较对象,对云南省农产品、工业行业和旅游业的综合优势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优势农产品丰富多样,有利于发展特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优势工业行业少,以烟草制品业和采掘、原材料工业为主。非烟轻工业和制造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优势资源得不到高效与合理利用,面临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和一定的综合优势,但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基础的支撑能力还较弱,旅游发展速度较慢,旅游经济效益偏低,旅游业大而不强,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明显。必须着力改善其发展环境,创新产品业态和旅游业发展方式,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推动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5)在上述研究和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区域协调为总体目标,拓展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对策主要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拓展产业功能,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构建轻重工业协调的现代工业体系,走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和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框架下,结合各个生态经济区(亚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和产业发展方向,分别提出其产业结构调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