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杨是干旱荒漠区唯一能建群的古老乔木树种,是天然荒漠植被的骨骼。由于不合理的资源使用,造成胡杨林严重衰退,沙尘暴增多,土地沙漠化加剧。经过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封育林区等保护措施,胡杨林衰退趋势得以遏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作为生命支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服务,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荒漠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天然屏障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胡杨生长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在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评估方法之上,用价值量方法测度塔里木河典型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运用模拟市场法中的条件价值评估(CVM),借助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式,评估塔里木河不同区际居民对保护胡杨林的最大支付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塔里木河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非使用价值。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研究视角,用货币方式体现胡杨林的生态功能大小,探索影响其价值大小的原因。为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树立居民生态文明理念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塔里木河流域内不同区际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胡杨的生长状况是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的基础,从自然及人为角度分析了影响胡杨生长的因素,水文是影响塔里木河胡杨生长的决定性因子,胡杨生长状况反映了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状况。(2)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由西向东成一条曲线,在源流区、干流上游、干流下游的团状集中居住生产区域分别选取53团、13团、34团作为研究区,该区域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的使用价值约为56.31亿元,间接经济价值占总价值的99.36%,直接经济价值占0.64%。在各个间接经济价值占比中,突显了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研究区胡杨林在减缓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天然屏障的保护作用。(3)运用条件价值估算研究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各团场保护胡杨林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值及总支付价值情况:53团人均最大支付意愿金额220.89元/年,最大支付意愿总值463.87万元/年;13团人均最大支付金额499.08元/年,最大支付总值758.60万元/年;34团人均最大支付金额653.20元/年,最大支付总值1077.78万元/年。(4)不同区域的团场居民在支付方式选择和支付意愿有差异,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三个团场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在53团和13团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个人年均收入、对胡杨林生态效益认知,且都为正向影响,即文化程度越高、个人年均收入越多、对当地胡杨林改善环境作用认知程度越高,越愿意支付货币或者付出劳动去保护胡杨林。影响34团样本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龄为正向影响,性别、文化程度为负向影响。(5)论文第4章使用了价值量测度方法,估算出研究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第5章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得到了存在价值。使用价值是从生态过程产生物质的角度出发,非使用价值则是从社会视角,从人们的观念意识出发。人均使用价值53团为2.41X 104元· a-1,13团为1.37X 104元·a-1,34 团 2.14×104元 ·a-1;人均存在价值分别为 220.89 元 ·a-1,13 团为 499.08 元.a-1,34 团 653.2元.a-1,人均使用的价值是人均存在价值109.1倍,27.5倍,32.8倍,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53团>34团>13团。最靠近胡杨林的社会,尤其是在源流区域,人们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还处在低估阶段,生态与经济和生活的关系认识不清晰,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升。(6)从塔里木河流域内部看,上中下游在水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呈现出非均衡性结构特征。源流区有水资源优势,胡杨林分布面积大、林况好,但是发展水平低,不注重资源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下游水资源匮乏,植被盖度小,胡杨林稀疏,受环境问题长期影响,发展稳定性差,发展潜力小;只有在中游水资源和区位条件适中,形成一定发展优势,居民环保意识高。实现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发展为核心,避免生态环境的廉价与过度使用,减少区际间摩擦冲突、环境恶化、差距扩大的问题。坚持时间和空间发展的同步性,坚持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性,促进流域区际间高效和谐、循环再生、协调有序、运行平稳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