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吸收特性是纳米颗粒的一种新颖的光学性质,是纳米光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是指纳米颗粒中的自由载流子在入射光的驱动下发生的集体振荡。在某一频率下,自由载流子的振荡与入射光发生共振,称为LSPR。具有LSPR性质的纳米颗粒在光热治疗,光声成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具有LSPR性质的材料一般为金、银等贵金属纳米颗粒。随着对纳米颗粒LS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674011); 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才项目(2019RC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吸收特性是纳米颗粒的一种新颖的光学性质,是纳米光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是指纳米颗粒中的自由载流子在入射光的驱动下发生的集体振荡。在某一频率下,自由载流子的振荡与入射光发生共振,称为LSPR。具有LSPR性质的纳米颗粒在光热治疗,光声成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具有LSPR性质的材料一般为金、银等贵金属纳米颗粒。随着对纳米颗粒LSPR性质深入研究以及纳米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者发现一些非化学计量比的半导体纳米颗粒也具有LSPR性质。近年来,非化学计量比铜基硫族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非化学计量比铜基硫族纳米颗粒是一种自掺杂型的p型半导体纳米颗粒,由于其结构中具有铜空位,会使得大量自由空穴存在,因此在近红外区域具有明显的LSPR吸收。与贵金属纳米颗粒相比较,铜基硫族纳米颗粒的LSPR吸收特性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控。本论文选取二元Cu2-xS纳米颗粒、二元Cu2-xSe纳米颗粒、三元合金型Cu2-xSySe1-y纳米颗粒和Zn离子诱导的Cu2-xS和Cu2-xSe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硫源种类、表面配体、纳米颗粒的尺寸、晶型等因素对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的影响,实现了对铜基硫族纳米颗粒近红外LSPR性质的较广吸收范围的调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1.分别使用1-十二硫醇(DDT)和硫粉作为硫源,制备了一系列Cu2-xS纳米颗粒,其在近红外区域具有明显的LSPR吸收特性。首先,使用DDT作为硫源制备了单斜相Cu1.94S纳米颗粒,其通过对Cu1.94S纳米颗粒尺寸和形貌的控制可以有效调控LSPR吸收范围。以具有相似尺寸和形貌的Cu1.94S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面配体对其LSPR性质的影响。然后,使用硫粉作为硫源,通过调控铜/硫前驱体比例制备了具有不同晶型的Cu2-xS纳米颗粒(六方Cu S、单斜Cu7S4和单斜Cu1.94S),研究了不同晶型结构的Cu2-xS纳米颗粒的LSPR吸收特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了表面配体对Cu2-xS纳米颗粒晶型和LSPR性质的影响。2.采用热注射法以硒粉作为硒源制备了立方相Cu2-xSe纳米颗粒,其在近红外区域具有明显的LSPR吸收特性。首先,研究了不同尺寸和铜/硒前驱体比例对Cu2-xSe纳米颗粒的LSPR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Cu:Se比例的增加LSPR吸收峰位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而尺寸变化对LSPR影响较小。然后,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配体对LSPR吸收特性的影响,随着油酸比例的增加,Cu2-xSe纳米颗粒的LSPR吸收峰位发生明显红移,这主要是因为油酸具有强烈的给电子能力,减少了自由空穴的数目。3.分别使用DDT和硫粉作为硫源制备了三元合金型Cu2-xSySe1-y纳米颗粒,其在近红外区域具有LSPR性质。随着硫源用量的增加,Cu2-xSySe1-y纳米颗粒的晶型由立方相向单斜相(久辉铜矿)转变,伴随着相变的发生Cu2-xSySe1-y纳米颗粒的LSPR吸收峰位发生明显红移。通过对比发现,当使用DDT作为硫源时,Cu2-xSySe1-y纳米颗粒的LSPR吸收调控范围更大,这主要是由于作为表面配体的DDT具有给电子性质。4.由于Cu离子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迁移率,研究了Zn离子的引入对二元Cu2-xS和Cu2-xSe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的影响。当使用硫粉作为硫源时,在Zn离子诱导下制备了的Cu2-xS纳米颗粒,随着Zn离子用量的增加,所制备的纳米颗粒晶型由单斜相Cu1.94S向单斜相Cu7S4的转变,与此同时LSPR峰位有一定蓝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Zn离子诱导下所制备的立方相Cu2-xSe纳米颗粒不随着Zn离子用量的增加而发生晶型转变,但是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LSPR峰位发生红移。上述结果证明了外来阳离子的引入对Cu2-xS和Cu2-xSe纳米颗粒的LSPR特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图80幅,表15个,参考文献297篇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硅基光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片上集成技术越来越受到学术和产业界的关注。尽管硅与包层材料之间的高折射率差显著减小了器件尺寸,但偏振态对硅基光电子器件和回路的性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硅基片上偏振调控器件都是介质波导结构。由于介质材料的双折射效应较弱,器件尺寸往往较大,且结构相对复杂。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存在于介质和金属界面的特殊表面波,可以将光场能量很好地限制在界面附近,具有亚波长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铁路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货运重载化”成为我国货运铁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解决两万吨级重载列车的通信业务需求,朔黄铁路公司世界上首次将LTE-R(Long Term Evaluation-Railways)技术应用于重载铁路。LTE-R无线通信网络承载着重载列车的核心通信业务,因此LTE-R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朔黄铁路
冷轧301LN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轻量化不锈钢轨道客车以其安全、节能和材料可完全回收等优点,广泛地应用在地铁和城际快速列车中。在不锈钢车体侧墙的连接中通常采用低热量输入的电阻点焊,但是该方法会在车体外表面留下大量的可见压痕,严重影响了车体的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非熔透激光焊接是替代电阻点焊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因此,本文以301LN不锈钢车体侧墙与连接件的搭接非熔透激光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服役
国家富强之要在于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之源在于治理完善,治理完善之本在于人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达成,归根到底是促进人的发展。无论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人的社会关系冲突的外在表现,还是借鉴当代的西方社会的治理经验,以期在实践中进行矫正和达到动态平衡,实现“源头治理”,都必须首要
内部网络在网络空间中普遍存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治理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承载有高价值私有数据,属于信息“富矿”类网络。虽然,这些网络受到法律和制度保护,但遭受攻击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且是内部攻击和APT攻击的重点目标,如何及时发现内部网络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如何准确识别网络中的攻击事件,如何有效判断网络中的异常行为,进而提升网络的主动防御能力,已成为当前网络安全亟待解决
自复位耗能支撑(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brace,简称SCB)是在普通钢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简称BR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为结构提供抗侧力,消耗地震输入能量并将残余变形尽可能减小甚至消除,在确保结构安全性的同时降低震后修复时间与成本。本文针对现有SCB及其结构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研发两种新型自复
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趋势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应用,提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多层面决策方法对于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优化高等院校办学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高等院校经历了自由发展、加速发展和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各大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面临着高层认识不统一、管理流程不严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监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因组数据的积累,分子系统学取得飞速发展,这对分析群体演化历史和推断不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几十年里,多物种溯祖模型已成为对多物种基因组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模型.本文主要基于多物种溯祖模型研究分子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中的统计推断问题,包括进化参数的估计、模型选择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其在系统发生树中的应用,得到系统发生树支持率的极限分布和后验概率的极限
5G技术为移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的通信能力带来了飞跃,但仍然难以应对未来万物深度智联背景下飞速增长的网络服务需求。未来6G通信系统将能够突破地表地形的限制,将通信扩展到太空、空中、陆地、海洋等自然空间,并通过多种接入方式的协同传输、多个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跨地域、跨空域、跨海域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空
“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要求建立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交通枢纽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客货换乘与中转的载体,选址决策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个交通枢纽系统的运行效率。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具有层级性和多模式的基本特征,研究多层级多模式交通枢纽选址优化问题顺应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可为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现有关于交通枢纽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