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1984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刊》的诗歌世界里,“工农兵”不但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意象,而且关于它的想象及其不断走向完型化的价值形象,从一开始就被赋予对审美实施超越的特性,并有效地参与到“十七年”民族文化和时代理性的重构过程之中。本文认为,《诗刊》(1957—1964)的“工农兵诗歌”创作,是“十七年”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考察“工农兵诗歌”想象方式的前后变化和这一形象的价值化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深入探察并有效把握“十七年”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具体文学创作中的显现方式,以及特定文学现象与时代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诗刊》的“工农兵诗歌”,就创作主体(诗人)的“想象”而言,实际经历了“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两个阶段:从1957至1958年,是“想象的工农兵”逐渐走向符号化的阶段;1959年至1964年,是诗人以“工农兵”(准“工农兵”)姿态对“工农兵”进行“再想象”的阶段,即“工农兵的想象”阶段。在《诗刊》的工农兵诗歌世界里,“工农兵”不仅是被放大描摹的现实对象,同时又是激发主体想象和凭借想象被不断建构的理想对象。诗人通过对“工农兵”的想象及其在想象中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吸纳,从而实现有效介入生活的欲求和拥有重构时代文化的权力。在“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中,“想象的工农兵”走向符号化是时代必然。“符号化”“工农兵形象”的确立与普泛化,与特定时代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现代理想确立和符号权力的生成等都有着有密切关系。随着“十七年”文学思潮发展的日趋激进化,诗人以“工农兵”姿态想象的“工农兵”形象呈现出一种“完型化”趋向。这种“完型化”的工农兵形象,在帮助权力主体实现政治思想文化一体化和塑造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行业施加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自动化领域也受到了软件技术的
自从20世纪初开始,石油迅速取代煤成为主要能源,大量石油由船舶经海上从石油输出国运往石油输入国,船舶所载石油溢出造成的污染损害也相伴而生。海上石油运输的迅猛发展带来
<正>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主要是指:由于第三方原因或第三人的过错或过失造成电力企业暂时中止向用户供电。这种情况包括因暴雨、雷击、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造成对用户中
出于社会学的问题意识,许多学者对我国农民基于非农化基础上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问题投入了巨大的研究热情,产生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众多的个案研究。但是,由于
阐述一种通过手机蓝牙遥控小车行走的软、硬件设计。手机蓝牙作为客户端,小车上的蓝牙模块HC-04-D作为服务端。客户端采用Eclipse开发环境,J2ME编程,服务端采用单片机控制。
当前在社会就业领域中,情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个人技能,学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外部协调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且个人生活习惯、工作习惯良好,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以
结合某办公楼照明节能控制实例,分析了办公楼宇的功能区域,将其照明控制按区域设置为不同控制方式,并设计了不同的照明控制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实现了节
论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是对温子昇其人研究,主要叙述其生平及生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并对子昇思想做了初步地探析。生平概述部分是依据附录一《温子昇年谱》总结、归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气节词人、气节诗人,他和李纲交好,力主抗金,故受到主和派的多次打击,后落职十余年,再无意仕宦。隐居期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
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等方面阐述花生栽培技术要点,进一步提出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提升花生栽培的经济效益,供相关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