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情 四季音画——廖胜京《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国节令风情〉》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胜京(1929-)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之一。本文以他所创作的钢琴套曲《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国节令风情>》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法为主,比较研究法为辅,通过对这部作品所依附的理论体系——“中国五声调式同主音横向综合理论”——廖先生这一在民族调式领域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全新理论体系进行的探索和把握,以及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来总结其所表现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思想,并且和已有的西方类似体裁和题材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本文在对作品理论体系的掌握中采用参考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为日后分析作品本身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在对本作品与西方同体裁的音乐进行比较时,还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尽量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本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前奏曲体裁的产生与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 从前奏曲体裁的产生入手,详细介绍了前奏曲体裁作品创作在欧洲及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廖胜京与五声调式同主音横向综合理论 介绍作曲家廖胜京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创作情况;同时对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理论和廖先生独创的中国五声调式同主音横向综合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三章《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国节令风情>》音乐本体分析 从曲式结构、调式、旋法、复调因素、钢琴织体等方面对本套作品进行了详尽分析。 第四章《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中国节令风情>》的继承与创新 本章用《中国节令风情》与西方同体裁和题材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并详细分析了本部套曲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思想。 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深入分析,借助于相关理论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其他学科(如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节令风情》的理论、艺术、文化三方面作立体地考证与分析,并以总体、宏观的视野作综合性的理论总结,从而使这部作品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研究体系,为今后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一位闽南歌仔戏传承人的专题探讨。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将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融为一体,对生存于闽南文化环境中的个人经历进行客观的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历程,其间有荣耀也有沉寂,尤其是第五代电影的横空出世,使中国电影一时成为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宠儿。到了20世纪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