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话剧探索的文化反思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人类的历史上曾有过无比的灿烂与辉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高科技支持的现代艺术冲击下,戏剧和其他许多的艺术形式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的话剧亦是如此。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新时期中国话剧探索的现状,进行一次的文化意义上的反思。 新时期中国话剧的探索是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同时进行的。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这些探索进行阐述,即:一、对话剧本质的理论性认识和实践;二、对话剧内在意义表现的转变;三、对综合性舞台特征的全新体验;四、对话剧剧场形式的革新。最后,本文试图在总结话剧探索的成就与缺失的基础上,对这些探索并未能使话剧完全走出困境的原因进行文化的反思和展望。 在第一部分,本文从戏剧观的大讨论入手,寻求话剧探索的理论来源,并由此发现了新时期话剧对于话剧本质的重新认识和实践,这是新时期话剧的一次飞跃,对于中国话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话剧对于内在意义的探索。新时期的话剧由关注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转为关注普通人及小人物,并试图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话剧由问题剧转向了人本主义话剧的探索。 在第三部分,分析话剧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各样的新手段,这些新手段使话剧的各舞台语汇不断赋予新的意义,丰富着新时期话剧的舞台,也体现出了话剧综合性的特征。 在第四部分,探讨新时期话剧的剧场形式的革新。小剧场话剧是这场革新的产物,话剧在改变戏剧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了剧场空间,传统戏剧的观演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小结部分,本文在总结新时期话剧种种探索的基础上,分析话剧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困境的原因。本文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话剧生存的文化背景改变了,另一方面则是话剧探索自身的缺憾所导致的。话剧需要发挥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他文献
闽中诗派,又称晋安诗派。这是明初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活动于洪武、永乐年间,活动区域在当时福州府闽县、长乐、福清一带。其主要成员有林鸿、陈亮、高棅、王恭、唐泰、郑定
“阮旨遥深”已成为定论。其实“遥深”不仅体现在“旨”上面,亦体现在美学风格和意蕴内涵等方面。阮籍与现实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特殊的心态是其“遥深”特色形成的主观
所谓叙事策略,是指创作主体根据一定文化语境的变化在叙事过程中综合采取的应对方略.它既包括某一作家或流派在具体的文学环境中的叙事立场和叙事态度,又包括他们在叙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