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革命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成功地动员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从而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的政治经济基础。然而,解放战争之初,当土改队员进入乡村进行政治动员时,却遭遇了一定的阻力,受传统经济伦理、宗族观念、传统道德观念、宿命论思想,以及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不想”参与土改,并且认为“不能”土改,他们更“不敢”参与土改,部分地区的农民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为了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将农民引导到阶级框架中来,中共在农村展开了诉苦运动,以期在思想层面上对农民进行政治动员。通过访贫问苦,提取农民的痛苦,构建起情感的支点。继而召开诉苦大会,通过情感的串联引导,情绪的调动,情绪的感染,将个体的仇恨上升为农民群体的同仇共恨。最后挖苦根,通过算剥削账和逻辑归罪将农民的道德化的仇恨其转化为阶级化的仇恨,最终实现动员群众的目标。通过诉苦,中共唤起了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仇恨情绪,但此时,革命的动员尚停留在意识层面,只有当这种仇恨情绪转化为复仇行动时,农民才能被彻底动员起来。为此,中共发动农民划成分、斗地主、分土地、挖浮财,帮助农民翻身,从而使革命话语由“象征层面”真实地进入“制度层面”,开启了革命的实践进程。划成分是以身份建构为导向的政治动员。中共以阶级标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身份进行重新分配,构建出一种水火不容的敌我关系,从而推动了政治动员。斗地主是以情感唤起为导向的政治动员。中共以农民仇恨情感的宣泄为契机,引导农民参与到对地主的暴力斗争中,成功地动员起农民。分成果是一种以利益为导向的政治动员。中共满足了农民的逐利心理,动员农民“分土地,挖浮财”,将果实无偿分配给农民,从而动员起农民参与土改的热情。总的来说,在土改动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农民的仇恨情感、身份认同、逐利心理作为切入点进入乡村社会,并运用各种权力技术对其进行阶级化的改造,从而以阶级化的情感、利益和身份实现对农民阶级的政治动员,并形塑了土改的最终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