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住房具有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拉动明显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各群体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城市和地区高档商品住房供给比例偏高,中低档住房供给不足,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等。这不仅造成房价偏高,而且使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无法满足,妨碍了住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合理的住房供需结构是指导市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快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对住房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过高的房价,以及住房市场中严重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现象,导致我国居民早早的成为“房奴”,生活负担沉重,影响了居民购买力,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供需结构,引导适度合理的梯度消费,对完善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和结构,对促进住房市场和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标已成为评价居民居住条件和住宅市场发展的常用指标。简单的说,住房可支付能力衡量的是居民是否有能力买得起一套住房。如果存在支付能力危机,住房支付困难的原因所在和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危机程度就是政府制定住房政策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文献阅读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结合相关理论,指出住房消费具有梯度特性。以反映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剩余法为基本方法,结合住房消费的梯度特性,分别为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确定相适应的“标准住房”;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计算出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成本,从而得到不同收入层次居民户均住房消费最大支出,并进一步计算出各种“标准住房”的有效需求比例。通过对城市居民住房有效需求结构和实际供应结构的匹配分析,讨论了南京市住房市场供需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为我国住房市场供需结构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