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洛克沙胂生物转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克沙胂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畜禽养殖业饲料添加剂,在动物体内基本不被降解,会随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进入土壤和水环境中,导致潜在的砷污染。希瓦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土壤、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广泛存在,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多种电子受体,包括三价铁、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某些重金属离子等,进行产能代谢和电子传递。本论文以洛克沙胂为研究对象,选取模式菌种奥奈达湖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作为处理洛克沙胂的手段,分析土壤含水率条件变化对洛克沙胂生物转化的影响,探究S.oneidensis MR-1转化洛克沙胂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水相厌氧体系中S.oneidensis MR-1对洛克沙胂生物转化的可行性:在水相厌氧环境中,S.oneidensis MR-1可以将洛克沙胂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还原为4-羟基-3-氨基苯胂酸(HAPA),并且HAPA为洛克沙胂生物转化还原后的唯一检出产物;然而在缺乏外源性底物时,洛克沙胂不能直接被S.oneidensis MR-1转化,证明了短期内洛克沙胂无法充当生物转化的可利用的碳源。不同浓度洛克沙胂浓度对S.oneidensis MR-1转化洛克沙胂的影响实验表明洛克沙胂不会抑制S.oneidensis MR-1的生长,反而会促进其生长,起始洛克沙胂浓度越高细菌生长速度越快。  水相中可溶性Fe(Ⅲ)的存在对S.oneidensis MR-1生物转化洛克沙胂的影响:在水相厌氧环境中,S.oneidensis MR-1存在的条件下,可溶性Fe(Ⅲ)的出现能够显著的促进S.oneidensis MR-1转化洛克沙胂,同时,加入的可溶性Fe(Ⅲ)在反应中会生成次生铁矿,吸附洛克沙胂转化生成的HAPA,有机胂得到了固定,降低了砷的迁移性;但是高浓度的可溶性Fe(Ⅲ)不仅不能促进S.oneidensis MR-1生物转化洛克沙胂,反而会抑制S.oneidensis MR-1对洛克沙胂生物转化;较低浓度的可溶性Fe(Ⅲ)(2.0 mmol/L)就足以促进S.oneidensis MR-1生物转化洛克沙胂,但是由于加入不同浓度可溶性Fe(Ⅲ)生成的次生铁矿量不一样,实验终止时4-羟基-3-氨基苯胂酸(HAPA)被吸附的量也相应的不同。  固相多孔介质中不同含水率情形下,S.oneidensis MR-1的胞外聚合物(EPS)分泌量随着含水率水平减小而增加;含水率的变化明显影响S.oneidensis MR-1转化洛克沙胂,只有到达一定含水率水平,足够达到提供S.oneidensis MR-1生长繁殖以及转移电子的水环境,洛克沙胂才能够被S.oneidensis MR-1所转化,同时发现含水率越高,洛克沙胂被转化的效率越高。
其他文献
空间网壳结构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几十年来在建筑业界广受欢迎。网壳以其优美的形态和合理的受力形式得到广大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青睐,但其迥异于梁柱结构体系的
大多数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风激、地震、爆炸、海浪冲击以及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振动或冲击的作用,结构的动力破坏或动力损伤是这些工程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为了确
近年来,建造于运航繁忙的江河和海峡上的桥梁遭受船舶撞击而致损坏或倒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研究者们逐步将仿真分析方法应用于船桥碰撞研究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然而,使
巨型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因具有结构传力明确、空间布置灵活、结构整体性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是指在发生不同水平的地震时结构产生不
粘钢加固是当前结构加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锚栓钢板法加固是在粘钢加固的基础上,逐渐研究和利用的一种加固方法,在工程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研究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
学位
带转换层的隔震结构相比于其他隔震结构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较少,且在结构中一些特殊梁,如转换层梁或大跨梁可能会发生竖向二次共振现象而引起梁的破坏。本文主要采用Midas Ge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地的限制,城市的空间扩展变得尤为重要,平山造地成为某些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经之道。在平山造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高填深挖等
本文以非饱和原状黄土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原有边坡进行削坡和坡顶浸水试验,研究非饱和原状黄土边坡的土压力分布特征、产生机理和水在非饱和原状黄土边坡中的渗透特性以及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中,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体系,它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从而提高高层建筑
随着建(构)筑物向高、重、大、深方向的发展,对桩基承载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向大直径深长方向发展,但针对灌注桩承载机理的研究还远落后于工程实践需要,特别是对于大直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