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沧东作为当前最有国际影响力的韩国导演,迄今虽然只执导了《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诗》5部电影,却为他在国际电影节和韩国本土赢得众多荣誉。而目前面临的现状是李沧东导演的研究相对匮乏,研究者也寥寥无几,更形不成研究的氛围和气候。国内关于李沧东的资料多集中于前期的“绿色三部曲”、单篇评介以及导演访谈。国内学者对李沧东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比较匮乏,且多限于具体的单个作品的简单评介。目前对该导演及其最新作品系统研究基本上属于拓荒式研究。 本文将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等观点来深入研究,尽可能清晰、系统地梳理出李沧东导演的创作过程;发掘其作品蕴含的深刻主题并根据风格对作品进行分类;揭示美学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导致形成这种风格的独特艺术观。将韩国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轴上,从韩国本土的文化历史以及导演生活成长经历方面分析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论文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导演李沧东以及他的创作之路。以李沧东卸任文化部观光部部长回归电影界为分界点,根据导演创作经历以及作品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将其作品分为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并对其个人的从政经历和其作品风格的转变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阐述。文章的第二章则重点从作品表现的人物方面来展开论述,同样是作为底层的存在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划分为贫穷者和孤独者两类人,并对人物性格中体现出的矛盾性进行重点分析。第三章从主题方面展开论述,即存在的状态或困境。文章归纳出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孤独和痛苦两个主题,并分别结合相应的作品对主题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和衍生的深层次内涵进行分析。第四章从美学特征方面分析作品特点。在电影本体语言方面,李沧东做了积极地拓展,在强调其影片故事性的同时,挖掘从镜头、光和色彩以及电影空间对人物性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