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需要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给予服用不同的胃粘膜保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观察两种药物对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及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309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需进行PCI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记录入院时的病情和临床生化指标,测定术前和术后7天的血小板聚集率(PA),术后7天随机分为2组,一组(n=174例)联用奥美拉唑20mg,一组(n=135例)联用西咪替丁800mg。测定联用2种胃粘膜保护药物14天后的PA,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分析得出每位患者的CYP2C19*2、CYP2C19*3的基因型,分析不同CYP2C19位点的基因变异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结果: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患者两组间术前的PA比较无明显差异,加用氯吡格雷后PA均降低,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7天和术后21天两组间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两组间比较,两组PAI无统计学差异,/△t1(△t1=术后7天的PA-术前PA的绝对差值)和△t2(△t2=术后21天PA-术后7天PA的绝对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基因型和PA和PAI联系,比较得出:该研究人群中CYP2C19*2的基因突变比率比CYP2C19*3高。术后7天、21天CYP2C19*2野生型和杂合子型患者的PA明显小于变异型患者的PA(分别为36.83±8.86%,21.23±8.37%vs37.01±9.54%,22.47±7.33%vs 45.60±8.62%,37.33±8.72%),P<0.05。CYP2C19*2野生型和杂合子型患者的PAI明显大于变异型患者的PAI(分别为27.63±10.79%,15.60±10.13%vs26.67±7.53%,14.53±6.67%9.28±2.15%vs8.87±3.66%),P<0.05。而CYP2C19*3的三种基因型的PA和PAI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美拉唑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该研究人群中,CYP2C19*2的突变型更常见。CYP2C19*2的变异型明显影响氯吡格雷的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CYP2C19*3的基因变异未显示出对氯吡格雷药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