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4处)以来,伴随着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风景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追求增长的转型期中国经济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政策的矛盾加剧、风景区边界问题严重与管理政策失效、风景区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引发管理矛盾加剧等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当前风景区的管理问题,协调好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边界问题和矛盾最为突出,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尤为迫切。
本文重点研究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从边界问题入手,探讨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新思路,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管理和经营体制以及风景区边界问题的研究进展,为接下来的分析打下基础。接着第三章结合首批中的3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的规划成果,分析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的边界矛盾及根源,认为梳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风景区矛盾的核心,风景区问题研究应该引入环境伦理学理论。第四章以环境伦理学为基础构建了风景区的“约束—功能”模型,并建立了“约束—功能”二元Logit计量经济模型。第五章分析了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中约束和功能,提出当地居民领地功能是首批风景名胜区不可避免的功能,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第六章是“约束—功能”模型的应用。本文以规划文本、案例和文献分析方法为主,模型构建采用了二元Logit模型。最后得到以下结论:
1.边界问题是风景名胜区矛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边界问题与矛盾的根源是在划界和管理上都没有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环境伦理学入手,探讨我国风景名胜区涉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将是解决边界问题甚至风景区管理矛盾的重要思路。
2.根据环境伦理学中的环境价值和环境正义理论,本文提出“约束—功能”模型,并建立“约束—功能”二元Logit计量经济模型,作为分析国家公园体系中人与自然双方各自权利的框架工具。
3.“约束—功能”模型分析表明,协调风景区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部分。对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研究发现,当地居民领地功能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可避免的功能。
4.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不能一刀切,不应用统一的政策制度来管理,而应该实行分类管理。依据“约束—功能”模型,提出“约束—功能分类法”,将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可分为约束导向型风景区和功能导向型风景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