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户籍档案管理是中国古代专门档案管理的典型。对古代户籍档案工作的研究是中国档案发展史的重要课题,也是专门档案研究的欠缺之处,这个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结合明代以前的、户籍档案工作有代表性的若干朝代对明代户籍档案工作的历史演变进行陈述,认为其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四个历史阶段,初步论述明代在中国户籍档案发展史上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奠定,与黄册制度、大明律与后湖黄册库密不可分,因此本文接着辩论为什么说明代户籍档案管理是中国古代专门档案管理的典型,阐释构筑起明代户籍档案巅峰高度的三只鼎足——黄册制度、户籍立法和后湖黄册库等问题。黄册制度作为明代户籍档案的基本工作制度,系统全面、影响深刻,不论是登记、移交、副本、核查等制度还是分级、分类管理、黄册库保管制度,无一不具有历史突破;大明律作为明代户籍档案立法,内容全面、专业、集中,在历代户籍档案管理史上达到了一个至高点。大明律户律规定了户籍档案是赋役摊派的依据,规定了户籍管理与里甲制度捆绑实施,规定了户籍违法的判断依据及处罚条款,规定了户籍档案的职业分类和良贱分等,通过户籍将上下、尊卑、贵贱的界限划分分明,捍卫封建的等级制度。后湖黄册库是第一个中央级的专门户籍档案库房,其规模在世界史上都是叹为观止的——建筑规模大,库存规模大,管理规模大;建筑设计也是前无古人,完全可以作为世界户籍档案专门库房的典范。后湖黄册库的弊端和缺陷,一是选址不合理,二是黄册库的经费摊派不合理,三是利用率太低且不方便利用,结果仅仅是聊胜于无。本文通过对明代档案史和档案现象的论述得出若干历史推论,认为明代甚至整个古代的户籍档案实行分层、分类管理的原则和制度使其具有提供被登记人信息、征收赋税徭役、限制人身自由、维持社会治安、实行封建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可以将户籍制度定为赋役保甲等级制。还总结出古代户籍档案工作的几个特征:具有强生命力、高地位性,与社会同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等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性,功能强大性。户籍档案是阶级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以农民为主的劳动人民进行人身控制与精神奴役的重要工具,这将为档案价值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档案学、社会学理论提供相关的历史例证。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指导当前,本文对明代与建国以来中国的户籍档案管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新中国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被赋予不同的利益分配,使户籍档案跟封建社会类似,成为身份划分的一种符号;新中国的户籍仍然带有世袭性,可以改变的途径很少;新中国的户籍档案的附加功能多样性和明代是一致的。但是社会性质、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古今的户籍工作性质不同,是服务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带有不公平性和腐朽性的制度和民主平等、保卫人民利益、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制度的区别。明代户籍档案工作对当前我国户籍改革原因有启示作用,户籍改革的根本原因就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城乡对立的社会格局造成的;将户籍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功能,会纠结成一张利害关系的大网,由户籍派生的、折射在户籍管理上社会分配不公平。明代户籍档案工作对当前我国户籍改革出路的启示就是,户改必须完善户籍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人权平等、地区平衡、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原则。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学和逻辑学的某些方法来研究历史,运用了档案学、社会学、人口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的学科理论,希望能对户籍档案事业史的研究和当前户籍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