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信息行为研究从“以系统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以来,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对各种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了研究,如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网络用户等,但鲜有对农民工信息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农民工面临的难题基本上都与信息相关,包含着信息采集不足、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且由于自身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局限,其信息行为能力比较弱,从而加剧了农民工在现代社会的弱势地位。因此,以农民工为用户,研究其信息行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文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9BTQ008)为背景,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广泛的调研,将农民工信息行为定义为信息需求、信息查寻、信息接受及信息利用四个阶段,并以威尔逊信息行为一般性模型为主线,以埃利斯八策略信息查寻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和班杜拉“交互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框架,进一步分析信息行为各阶段的影响因素,提出18条研究假设,构建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前文提出的假设,根据假设检验结果,提出修正的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 本研究的核心是构建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并结合实证研究进行假设检验。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阐述了农民工信息行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信息行为、信息行为模型、农民工信息行为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探讨了农民工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 其次,通过对广东省农民工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对农民工信息需求、信息查寻、信息接受、信息利用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前文提出的18条假设进行检验。在信息需求阶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信息偏好、个人素质、社会环境因素对其信息需求的影响,该阶段主要强调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对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影响;在信息查寻阶段,重点对农民工如何选择查寻方式进行了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信息特征、可近性、可行性及信息成本对农民工选择查寻方式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分析检验农民工自我效能与查寻过程中克服困难能力的关系,该阶段强调行为过程;在信息接受阶段,采用曲线回归方程分别检验信息接受意向与信息接受行为及信息接受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分别检验信息接受态度与有用性认知及易用性认知的关系,以及自身素质与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的关系,该阶段侧重于从认知角度对农民工信息接受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过程;在信息利用阶段,采用相关分析对农民工信息利用能力、认知结构与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对个人因素与认知结构、学习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的关系进行检验,该阶段强调行为、主体、环境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最后,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修正模型,提出最终的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农民工信息行为模型,分析并检验了农民工信息需求、信息查寻、信息接受和信息利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民工信息服务策略建议。 本研究为农民工顺利完成信息行为提供了有用的参考,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民工信息服务策略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