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之一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和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入手,分析证明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对应了邓小平提出的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和“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思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新的探索和延伸。1.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目的目前,国际上围绕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自由贸易区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问题方面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参与这方面研究的大多数属于经济方面的专家、组织,并且因为各国或者各区域所受到的经济全球化影响程度不同,各国或者各区域的经济、社会以及发展的历史也存在差异,因此其研究的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据了解,国外的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市场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收益等基本理论进行的批判或肯定。在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对中国与外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性研究和分析,但大多数是对其中的一个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方面进行的研究,涉及经济学方面的比较多。我国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起步于保税区研究,并在90年代后期有了大幅度增加,同时在广度和深度上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之所以这样,主要得益于我国在90年代后期在保税区的设立和发展取得的经验积累。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自由贸易区的研究逐步兴起。但以邓小平理论及改革开放实践出发,分析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面的研究依然很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形式创新的一个突破口,是我国融入全球规则的必要选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坐标,对我国经济健康、繁荣、持续发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自由贸易区分析研究的兴趣也会逐步增强。本人的论文将从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进行梳理入手,通过剖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义、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等基础知识以及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论证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对我国构建自由贸易区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以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形成主要过程的论述,以及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我国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重点论述包括: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是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体系。三十年多来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部分将对兴办经济特区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必须具有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的第二部分是自由贸易区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本部分重点介绍了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涵,重点分析了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得出证明,我国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积极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应对国际贸易的新规则;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开放向纵深发展;金融改革的试验区等战略意义。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本人对从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出发,对我国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几点思考。本部分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证明:首先肯定了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延续,重点阐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是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其次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过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际投资环境变化倒逼引起的连环反映,论证作为中国改革再出发试验田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先要试验的就是政府的职能如何转变;再有就是进一步剖析了我国构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既然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就必须寻求有效途径,必须加速推进经济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实现全方位逐步进入国际市场,而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是其具体表现;最后一点思考是分析了我国构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稳妥的态度,这一态度在“负面清单”2013中有具体体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的步调既是积极的,同时也是稳妥的。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对外开放再到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的话,毋庸置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两到三年的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并在全国复制和推广,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应该相信,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