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联合自体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PC)移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比较分析肺动脉高压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差异,探索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作为判断肺动脉高压病情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抽取SD大鼠股动脉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将此方法收获的细胞经一系列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内皮前体细胞。抽血同时腹腔注射野百合碱5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后,对比分析单独静脉注射体外培养扩增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与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联合细胞移植,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治疗效应。干预后3周,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E/A比值,评价各组动物右室舒张功能;测量右室、肺动脉压力;处死大鼠,评价组间右室肥大指数(RV/LV+IVS)差异;处理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学分析,评价肺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对照组大鼠则以同样方法注入生理盐水。对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以CellQuest软件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在前向角散射光和侧向角散射光双参数点图上对淋巴细胞群设窗,收集细胞数共60,000个,分析此群统计KDR+/CD133+细胞的百分率。用胰酶消化,收集贴壁细胞,将同等数目的EPC接种在包被有人纤维粘连素的24孔培养板,培养30 mmin,以PBS洗去未贴壁的细胞,计数贴壁细胞。将EBM-2培养液加入改良的Boyden小室的下室,将2×104内皮前体细胞悬浮在EBM-2培养液后注入上室,37℃培养24 h,刮去滤膜上面未移动的细胞,用甲醇固定,Giemsa染色,显微镜下随机选择3个视野,计数迁移到底层的细胞数。肺动脉高压患儿在接受心导管检查过程中按照标准方法抽取心腔、大血管血液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分流量计算和肺小动脉阻力(PVR)计算。结果腹腔注射野百合碱2周后的大鼠建立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单纯内皮前体细胞移植组、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组模型大鼠注入自体内皮前体细胞3周后较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室收缩压均有所缓解,右室肥大指数改善,右室舒张功能改善,但是左室心肌收缩力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及血管腔狭窄程度较肺动脉高压组管壁明显变薄,但仍较正常组明显增厚。管腔狭窄显著减轻,内外弹力板间距离缩小,内皮细胞相对完整。三氧化二砷联合内皮前体细胞细胞移植组模型大鼠,治疗后相同时点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室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单一治疗组更为显著,大鼠右室肥大指数下降较单纯细胞移植组改善更显著,左室心肌收缩力与其他各组亦无明显差异,肺组织病理学改善更为显著,中层平滑肌凋亡率较单纯细胞移植组更为明显。肺动脉高压组患儿EPC数量、迁移和粘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患儿肺动脉阻力与EPC数量、迁移和黏附能力均呈负相关,与肺动脉压力无线性关系。结论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联合自体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压力,改善组织病理学,改善右心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受损血管内皮修复,促进血管新生,诱导过度增殖的中层平滑肌细胞凋亡。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可能与循环内皮前体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有关,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