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亏灌溉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优化灌溉制度。为探索豫北灌区合理的水氮运筹模式,以有效提高该区麦田的水氮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于2014-2015年度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设置充分灌溉(W1)和调亏灌溉(W0)两个处理。氮肥处理为副区处理,设置无肥(N0)、低肥(N1)和高肥(N2)三个处理。于开花期进行调亏处理,并于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了植株的生长生理指标、植株氮素含量指标、植株地上部位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指标、土壤氮素含量指标、土壤水分含量指标、籽粒灌浆动态指标与产量建成指标,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以期提高水氮利用效率,节约水氮资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越冬到灌浆期,W0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灌浆期小麦的群体数量,株高随着施氮量以及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在越冬期和拔节期只有氮肥处理不同时表现为N1和N2处理显著高于N0处理,而N1与N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开花期进行水分处理后,W0处理下的植株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W1处理。在灌浆期进行复水处理后,W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却显著高于W0处理。2、越冬期到拔节期,N2处理下的植株地上部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1和N0处理;开花期到成熟期,N1W0处理下的植株地上部位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植株地上部位氮素积累量在全生育期表现为N2>N1>N0,其中在开花期到成熟期,相同氮肥处理下,W0处理下的植株地上部位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W1处理。3、本研究条件下,水分处理对籽粒产量建成的影响高于氮肥。N0处理下,W1处理下的千粒重和不孕小穗数高于W0处理,但其穗长、小穗数、穗粒数低于W0处理。N1处理下,W1处理下的穗长、穗粒数均高于W0处理,但其千粒重低于W0处理。N2处理下,W1处理下的穗长、穗粒数高于W0处理,但是其千粒重低于W0处理。N1W0处理下的籽粒产量为10528.3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4、在相同的水分处理下,N0处理下的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干物质的转运率以及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在相同的氮肥处理下,W0处理下的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W1处理,而W1处理下的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W0处理。在相同的水分处理下,氮素总积累量、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和氮素转运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N2>N1>N0。在相同的氮肥处理下,W1处理下的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效率显著高于W0处理,而W0处理下的氮素总积累量显著高于W1处理。5、N0W1处理下小麦植株氮素利用率最高,N1W1处理下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N1W0处理下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的农学利用率最高,N2W1处理下的籽粒氮积累量最高。W1处理下,N2处理下的总耗水量显著高于N1和N0处理;W0处理下,N1处理下的总耗水量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6、N0和N1处理下,W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性高于W1处理,而N2处理下,W0和W1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W1处理下,小麦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表现为N2>N1>N0。W0处理下,小麦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表现为N1处理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其中N1W0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高出其他处理15.48%44.01%和14.77%59.89%。在本研究中,N1W0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的农学利用效率均达到最高,而且其籽粒产量也达到最高,因此该种水氮结合模式可以考虑在该种植地区推广并进一步地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