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活性污泥法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有着广泛应用,该工艺产生污泥量大、含水率高,是污泥处理的重难点,如何改善市政污泥脱水性能以满足“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下的污泥处置转型问题亟待解决。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法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始用于污泥调理研究。本文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技术(Fe(Ⅱ)/PMS)调理市政污泥,研究市政污泥絮体调理的增效优化,并揭示过硫酸盐技术调理污泥的作用机制。论文以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污泥法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有着广泛应用,该工艺产生污泥量大、含水率高,是污泥处理的重难点,如何改善市政污泥脱水性能以满足“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下的污泥处置转型问题亟待解决。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法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始用于污泥调理研究。本文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技术(Fe(Ⅱ)/PMS)调理市政污泥,研究市政污泥絮体调理的增效优化,并揭示过硫酸盐技术调理污泥的作用机制。论文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为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考察PMS投加量、Fe SO4投加量、初始p H和初始温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污泥原p H条件下,PMS和Fe SO4投加量均为1.2 mmol/g VSS时,对于污泥有很好的脱水性能改善效果,不建议升温促进污泥调理。Fe(Ⅱ)/PMS体系调理污泥时,可以通过调整药剂投加的PMS搅拌转速、PMS搅拌时间、Fe SO4搅拌转速和Fe SO4搅拌时间,提升污泥的调理效果。PMS和Fe SO4共同投加可以减少调理剂与污泥作用的副反应进行,搅拌参数变化前后的3种污泥CST降低率有10~45%不等的变化空间。经过粒径分布、蛋白质及多糖含量及三维荧光光谱系列指标测定,分析发现污泥的EPS结构和荧光蛋白组成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荧光蛋白中,污泥的类色氨酸蛋白占比越高,污泥脱水性能就越差,而类腐殖质和类酪氨酸的影响则不明显。污泥TB-EPS的类色氨酸蛋白占比下降时,污泥脱水性能有很好提升,TB-EPS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结构,而LB-EPS和S-EPS无明显影响。污泥的生长时期不同将影响污泥脱水性能及过硫酸盐氧化技术调理效果,处于减数增殖期的AAO和MSBR工艺产生的污泥经Fe(Ⅱ)/PMS调理后,其污泥脱水性能有较大提升(CST降低率约40%),而处于内源呼吸期的氧化沟工艺产生的污泥CST降低率则仅有一定的改善(约17%),这源于内源呼吸期所形成的芽孢或其他休眠体的保护影响,对于该时期的污泥絮体可采用辐照、生物酶催化等破坏休眠体的预处理手段,提高过硫酸盐氧化技术调理污泥效果。
其他文献
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是绿色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河北某矿高矿化度矿井水为原水,开发“预处理+膜浓缩+双极膜水解离”新工艺,新工艺对提高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效率和利用率、降低资源化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实际工程中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反渗透+药剂软化+离子交换软化+吹脱”的预处理工艺。在原水浊度为549 NTU、电导率为6.82 mS/cm的条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不仅使经济损失严重,而且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城市下垫面被不透水层代替和雨水管网建设标准低是城市发生内涝的重要原因。而校园是城市建设群中的绿色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防洪排涝建设试点,但在施工中往往忽略了校园暴雨内涝管理,因此造成了校园内涝的问题。为探究校园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本文采用城市雨洪动态模拟技术,将LID铺设与雨水管网优化相结合,实现地面渗水、地下排水的联排技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于此同时,由于长期耕种,在农田土壤肥力下降的情况下,为了农业增产,大量化肥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国,这就造成了过量的未能被吸收固定的肥料中的氮素在降水和灌溉的淋洗作用下,渗透进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浓度日益增加。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平原区尤为突出,本文以农业发达的平原区临漳县作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依托其较为完整的水文地质数据作为参考,利用Visual
白洋淀丰富多样的生境条件为水鸟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条件。1997年以来,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白洋淀地形复杂,生境影响因素众多,不同补水条件下水鸟生境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还缺乏定量研究。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分析了典型年份不同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景观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构建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评价模型,量化分析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对污水深度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生物砂滤池通过对普通砂滤池进行生物强化,可在保证传统滤池过滤能力的同时强化生物净化功能。而普通石英砂滤料由于表面附膜困难,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受到限制。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普通石英砂进行复合金属改性,提高滤料表面生物亲和性和挂膜稳定性,以改性石英砂为滤料构建改性生物砂滤池处理系统,开展了其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研究。经丙酮和盐酸预处理后,用浓
<正>再生资源产业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是国家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助力。近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政策扶持下,回收体系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和回收总值呈现上升趋势,再生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但是,在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
自活性污泥法出现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现已成为污水处理方向的主流方法。随着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很多新工艺被相继研发出来。霉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早些年一直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金属离子以及应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近些年来出现将霉菌作为生物强化及固定化、生物质载体等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对霉菌的研究多以菌丝球的形态出现,而对于霉菌的其他形态,如孢子悬液、菌丝等形态并未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
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检测的指纹光谱是科研中的主要表征手段。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实验教学通过测试科研中的样品让学生了解拉曼测试的重要性以及科研的分析方法,构建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桥梁。本实验课程同时安排创新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目前先进的分析手段和先进的大型仪器,有利于学生综合实验素质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所需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能源开采、能源消耗方面需求剧增,导致出现了能源不稳定、不可持续的现状。因此开拓新的可持续能源,以及通过更多的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是改变能源形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地源热泵连年单季运行造成的土壤热失衡问题,及太阳能跨季节直接补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太阳能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不但可以弥补地源热泵系统连年单季运行导致的土壤
污水厂副产物——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是当今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且处理处置费用高昂,占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的一半以上。而利用剩余污泥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可改善其物理性质,增大其孔隙度、渗透性和保水能力,提升其雨水渗透及除污性能。本文以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质重金属的静态风险,研究了其对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重金属纵向迁移累积规律及提出维护建议以延长其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