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广泛,其中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尤其突出,临床多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雷公藤的不良反应涉及多器官、多系统且多数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雷公藤化学成分复杂且其药效、毒性物质基础尚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制剂疗效及毒副作用差异大,临床上缺乏使用指南等。因此,如何快速识别雷公藤中的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提高雷公藤制剂质量是促进雷公藤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前提。虽然目前许多学者通过改良炮制方法、研究中药配伍和新剂型等以期得到雷公藤低毒高效制剂,但仍无法根本解决其毒性过大的问题。本课题以阐明雷公藤药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物质基础为出发点,通过体外药效和毒性研究,评价不同产地雷公藤的药效和毒性差异,并建立不同产地雷公藤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不同产地雷公藤成分与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识别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峰和毒性成分峰,从而为雷公藤制剂质量控制指标选择、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以及高效低毒制剂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以期解决雷公藤因其毒性限制而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问题。 本课题选取了产自福建、湖南、云南、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湖北八个代表性产地的雷公藤的带皮根,提取纯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建立指纹图谱,依指纹图谱及药效、毒性特性将其分为两大组,福建、湖南、云南为A组,该组峰号在前面缀以a,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湖北为B组,该组峰号在前面缀以b。分别在组内选取共有峰,合并A、B组间相同峰后共得到39个色谱峰。以不同产地雷公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和IL-6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抗炎药效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以TNF-α为指标时筛选出主要药效峰为第a4、a5、a6、a7、a13、a14、a18、a20、a23、a24、a27、b2、b8、b9、b11、b17、b18号峰;以IL-6为指标时,筛选出主要药效峰为第a1、a3、a9、a12、a16、a17、a18、a21、a22、a24、a26、a28、a29、a31、b2、b9、b11号峰。 以不同产地雷公藤对脂多糖(LPS)和植物凝集素(PHA)共同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FN-γ和IL-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免疫抑制药效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以IFN-γ为指标时筛选出主要药效峰为第a2、a17、a18、a20、a23、a24、a27、a30、a31、b24号峰;以IL-2为指标时,筛选出主要药效峰为第a4、a5、a6、a7、a8、a10、a11、a13、a14、a15、a25、b11号峰。 以不同产地雷公藤对大鼠肝细胞BRL-3A、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NM-SV40、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雷公藤的肝、肾、心脏体外细胞毒性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谱效关系。由结果可知主要肾毒性峰为第a1、a3、a12、a16、a17、a18、a19、a22、a24、a25、a26、a28、a29、a31、b24号峰;主要心脏毒性峰为第a2、a3、a9、a16、a17、a18、a21、a24、a26、a29、a30、a31、b14号峰;主要肝毒性峰为第a1、a3、a12、a16、a17、a18、a19、a22、a24、a25、a26、a28、a29、a31、b24号峰。 比对A、B组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同峰合并,得八个产地的有效有毒峰:a1、a2、a3、a9、a12、a14、a16、a17、a18、a20、a21、a22、a24、a25、a26、a28、a29、a30、a31、b8、b9、b24号峰;有效无毒峰:a4、a5、a6、a7、a8、a10、a11、a13、a15、a23、a27、b2、b11、b17、b18号峰;无效有毒峰:a19、b14。 得到谱效、谱毒结合分析结果后,可以根据具体的药效目标对药效峰和毒性峰进行筛选和取舍,找到适宜目标药效的主要有效有毒峰、主要有效无毒峰、主要无效有毒峰,如在设计低毒高效部位制剂时,可以考虑剔除或控制主要有效有毒峰对应成分的含量,剔除无效有毒峰对应成分,保留有效无毒峰对应成分。本课题组后续将根据本研究结果对雷公藤提取后纯化并进行分段,并利用液相-质谱联用仪对主要有效有毒峰、有效无毒峰、无效有毒峰进行分析,以明确其化学物质基础。从而指导更为安全的雷公藤低毒高效制剂的研发以及雷公藤制剂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提高,最终扩大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应用并降低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也为类似雷公藤的毒性中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学参考。